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戴着眼镜的光头出现在了教室门口。 拿着一个很大的木盒子。 木盒子中装着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 “是初二6班嘛?”这个人问。 没人回答,于是这个光头又匆匆的跑到其他楼层去了。 又过了五分钟,他跟着关老师转了回来,整个人表情显得非常有趣。 “你们好啊,我是你们的化学老师。”这个光头笑着说。 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姜维”。 自然,作为三国迷对于这两个字还是记忆犹新的。 毕竟,“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如果没有姜维,那么魏国的统一可能会早上几十年。 所以,在三国中,姜维还是属于蜀汉后期的关键人物。 不过,似乎随着曹叡的一系列改革完成后,魏国和蜀国的国力逐渐拉开,所以即使聪慧如姜维拼尽全力也难以有所实质性的收获。 只能看着蜀国逐渐走向衰弱,军中后继无人。 就在这时,姜老师的声音传了过来,打断了吴真实的神游天外。 “好了,想必大家都对我这个名字很熟悉吧。”姜老师笑着说。 “没错,我和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军姜维是同名同姓。当然,我不是天水人,也不会打仗。不过,你们只要跟着我来,那么中考化学就包你满意。”姜老师继续说。 接着,就开始拿出玻璃瓶什么的,开始准备着什么实验。 自然,对于实验,大家都显得兴趣勃勃,毕竟在这个年代,能看一个实验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吴真实仔细思考都想不起什么亲手做的试验来,只能想到在小学的兴趣班上无所顾忌的玩着显微镜的场景。 接着,只见姜老师在一个250l的锥形瓶中倒入了几十毫升的液体。 “对了,这里有没有洗手液?”姜老师突然问。 “厕所那边有。”陈全马上接到。 接着,大家就笑了起来。 “好的,你赶紧拿着这个烧杯去挤点过来。”姜老师指着前面的一个50l的烧杯说。 于是,陈全就端着烧杯去挤洗手液了。 而姜老师则在那里将一瓶暗紫色的溶液摇匀。 仔细的端详着那个瓶子,在吴真实印象中似乎和碘酒很像,但是又有所不同。 接着,姜老师笑着说“好了,准备好了。接下来等那位同学将洗手液拿过来,我们的试验就开始了。” 停顿了下,姜老师笑着说“大家睁大眼睛哦。” 过了两分钟,陈全端着装满50l烧杯的洗手液走进了教室。 接着,姜老师接过瓶子后用另一只手,做出了安静的符号。 自然,大家的目光都转到了中间的锥形瓶上。 姜老师则是不紧不慢的将洗手液给倒入了锥形瓶中,接着,紫黑色的溶液被端了起来。 姜老师神秘一笑后说道“好戏开场了。” 接着,姜老师就把紫黑色的溶液倒了一点进去。 不过,似乎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现象。 只看到锥形瓶中不断的产生着气泡。 姜老师笑着说“这个实验有什么现象。” 袁理举手说“不断的在产生气泡。” 苏野举手说“气泡堆了起来,不过很快又塌了下去。” 孙灿举手说“加入的紫黑色溶液消失了,不过白色的泡沫上似乎带一点黄色。” 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就是,锥形瓶中不断的产生和堆积着气泡。 随着结论得出,锥形瓶中的反应似乎安静了下来,逐渐的,气泡堆积得越来越慢,所以直到结束也没有产生多少气泡。 接着,姜老师笑着说“接下来,我再做一次,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 于是,大家暂时停止了喧闹。 自然,陈全又去取洗手液了。 只不过,这一回,姜老师多了个量的要求——50l的洗手液。就是说,洗手液的量要刚好和50l的位置齐平。 接着,对于透明溶液的称量姜老师也用到了50l的奇怪的管子。 经过姜老师的解释,大家才知道这个叫移液管,可以精确的转移少量的液体。 虽然,在上面挤着红色橡胶球的样子似乎充满趣味性。 不过,姜老师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却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