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争吵(1 / 4)

“我的母亲是个既美丽又单纯的女子,在先后薨逝的第二年入宫,封为美人。”

昏暗的密道里,沈明晔开始了他平静而低沉的讲述。

“父皇很宠爱母亲,时常与她闲话散步,喜欢看她翩然舞蹈,锦瑟宫中总是能听到笑语欢声。几个月之后,母亲便怀了我,父皇高兴极了,在我还未出生时便赐名‘晔’,取自光明兴盛之意,说待生产之后便直接晋封母亲为妃。”

“母亲并不在意位份,她深爱着父皇,只愿与他白头偕老,一道将我抚养成人。”他嗤笑了一声,纱笼微晃的光线里,他面部的轮廓也显得晦暗不明,“多么愚蠢的想法!即便在大族之中都很难实现吧,何况天家。”

“没有戒心,不善经营,眼中只见四时明媚,哪知那繁花之下,本就暗刺丛生。”

“娘娘是驰骋沙场的武将,立于北地的权力之巅,又可知这深宫之中的笑颜软语,比之狼烟战火里的明枪暗箭来的更加凶狠,更加令人防不胜防,我能够平安出生,也只能算得上侥幸而已。”

“可母亲就自顾自地活在那样一个她臆想的世界里,以为帝王长情,即便红颜衰老也会恩爱如昨,以为姐妹情真,可以像闺阁女伴那样推心置腹。”

“岂料人家精心算计,每每三言两语,都能触动皇帝的逆鳞,母亲仍在原地,但她所爱的男人,却已渐行渐远,直至锦瑟宫终成冷宫,她忧思成疾,还拉着长孙容惠的手,诉说着她的委屈和不解。”

“她的好姐妹,携了拜高踩低的奴才们整个冬日都不肯送来的炭火,满眼都是感同身受的落寞怜惜,可走出锦瑟宫时,却不知自己脸上的那抹古怪笑容,尽数落在了一个幼童的眼中。”

他做了个深呼吸,沉声续道,“那幼童在五岁那年失去了母亲,红妆舞乐成为了他的四时明媚,可曾经见到的那抹古怪笑容,却始终如同沉在心底的阴霾,挥之不散。”

“于是他花了很长时间,带着百倍的小心,将旧人的点滴回忆一点点串起,重新勾画出长孙娘娘的样貌,终于发现,将他母亲打入尘埃的,不是权倾后宫、锋芒毕露的韦贵妃,竟是那个温静清雅,被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长孙姐姐。”

“而所谓的男女之情,夫妻之爱,脆弱的也不过如此罢了。哦,我忘了,”他说着对南江雪笑了笑,“娘娘和陛下,终是不同的吧。”

南江雪没有直接回宫,而是漫无目的地走在祇都街头,看着或闲适或匆匆的路人与自己擦肩而过,一张张面孔真实却也虚无,直到华灯初上,直到夜色阑珊,她独自坐在洛河之畔,让一色的水天充满自己的全部视野。

视野里幽深混沌,似是有许多影像在晃动,却看不穿,厘不清。

临确城那巨大的白色灵棚,赵弋手中那染血的卷帛,北地掀起的惊涛骇浪,南园中长孙太后的和煦笑容……

“那是一段大潮汹涌、风声鹤唳的日子,朝堂纷争,兄弟反目,圣心莫测,其间的凶险涉及到他的生死和很多人的脑袋,可哀家从一开始就不曾后悔当年支持他的选择。”

你,就是这样支持他的吗?为什么?

“如今大局已定,你的弟弟也已长大,身边又有那许多良臣猛将,相信你爹娘的在天之灵,定会感到宽慰。”

我爹娘的在天之灵,见我成了你的儿媳,又要如何宽慰?

“哀家是打心眼里喜欢你,愿意待你如自己女儿一般。”

“你这孩子,哀家就知你最是贴心。”

“你这丫头!叫御膳房添几个南妃喜欢的菜过来。”

这些话,你说的多么情真意切!

“万不能小瞧了后宫里的女人,哀家比你更了解她们,因为哀家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哀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是我忘记了,你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