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他虽然有所了解,但显然,门外汉的地位依旧坚不可摧。
指望他自己牢牢地记住这些音乐,那显然不可能。
但是传唱度最高的那些,易泽显然是明白的。
至于能够在曾侯乙编钟这里得到多少的满意度,易泽心中也没有底。
毕竟,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衍生出来的文化,从根上就有这极其巨大的差别。
曾侯乙编钟能否接受,还是两说。
“无妨,老身也想见识一下,这域外蛮夷的音乐,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曾侯乙编钟笑眯眯的说着,但话一出口,落在易泽耳中,就让易泽心里咯噔一声。
好家伙,直接就是域外蛮夷的称呼。
看来老太太并不是很认同啊!
不过这也正常,在古代,大部分国人看待华夏以外的地界,都是域外的蛮夷之人。
这条鄙视链可是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易泽心中更没底了。
倒不是说所谓的偏见,而是这种思想情势之下,一般般的作品,或许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观众也是一愣,转而感慨着。
“倒是忘了那个时期的人,确实是有这样的思维。”
“整个世界,华夏最强,至于其他的地方,不是蛮夷就是犬戎,听名字就不是什么文明的地界。”
“几千年来,这样的称呼其实一直都很适用,除了最后一个王朝之外,其余时候,华夏都可傲然称尊!”
“现在也可以!只不过有些奴才不肯承认罢了。”
“确实,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甚至于,就算现阶段的超级大国,也非常的忌惮我们的祖国,这就是七十多年发展取得的骄人成就!”
画面之中,易泽开始向曾侯乙编钟展示着国外的名曲。
不过并不怎么顺利。
因为东方音乐,更多的强调意境之美。
这也是许多乐曲在传承过程中,会失传的原因。
因为没有具体的曲谱,教学方式也极为简陋单一,失传是常事。
但一种失传的音乐,只有其核心意境有文字可考,那么在其消亡后的数百年间,就会有天资卓绝的音乐家,将其重新复活。
这是独属于东方音乐的浪漫。
而西方音乐则不同,重理性,有专业的曲谱,也有较强的专业性。
这是优势,能够让音乐家的音乐,一直的流传下来。
但也会成为束缚后人的枷锁。
大体上,这就是意境之美和科学之美的触碰。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曾侯乙编钟最初演奏的那一首《高山流水》,与古琴版本的《高山流水》差异较大,各种音色调性方面,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但易泽还是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相同的情感。
即所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以及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苦恼。
正是这种意境之美,让古代音乐能够在没有曲谱的传承之下,历经数千年岁月,依旧能够再一次响彻在观众耳中。
即便,现在响起的音乐,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音乐家弹奏的乐曲。
但意境相通,情感相通,便足矣了。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连续好几首乐曲,曾侯乙编钟都谈不上喜欢。
这些单独乐器所表演出来的乐曲,在曾侯乙编钟的评价之中,则是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概括:“匠性很足,然灵性不足。”
像极了v‘站很多野生评论家们评论书法绘画音乐时的姿态。
大体上都是一句缺乏灵魂,莫得感情。
只不过,曾侯乙编钟确实是专业的,只不过因为文化体系的深刻差别,确实容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