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一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为人所熟知。
大抵上记不住全篇,总是会记得这一句的。
但同时,在距离这个时间过去有几天,或许是一两天的时间段里,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篇。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名叫《游沙湖》,同样写于元丰五年三月。
当然,绝大部分人只记得这首词了,对于前面部分的东西,丝毫没有印象。
《游沙湖》全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同样是三月,同样是黄州。
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得疾意思就是得病。
苏轼病了。
为什么病了?
因为去看自己买的田地了。
田地在哪里?
在沙湖。
相信很多人已经能够将两首词联系到一起了。
三月七日,苏轼前往沙湖看田,中途下雨了。
没有带伞的苏轼,看着别人都在躲雨,狼狈而行,直接笑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一个人,“竹杖芒鞋”优哉游哉,看着“同行皆狼狈”,还能“余独不觉”,潇洒自在的很。
换现在的话而言,我在雨中装逼,看你们狼狈而行。
雨下的其实并不大。
但是三月,正好是料峭之季,春寒正盛。
苏轼今年可有四十五了,年近半百,又因为乌台诗案饱受折磨,身体精神都是很差的状态。
因此,雨中装逼,是要得病的!
莫说苏轼了,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淋雨外加吹冷风,那也得感冒发烧。
淋雨就算了,还“料峭春风”,再加上“吹酒醒”。
好了,buff叠满了。
淋雨+春风+喝酒。
当时苏轼就感觉到“微冷”。
这在中医里面,意味着风寒侵体。
风寒侵体,感冒发烧。
也因此,苏轼得病了。
苏轼的这种做法,看起来颇有几分孩子气。
小朋友谁不喜欢玩水呢?
在雨中玩水,在小孩子眼里,格外的好玩。
其实不只是小孩子,即便是大学生,有时候也会雨中漫步,感受那一分文艺气息。
书生大抵就是这样子。
电视机前的各位,学生时代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淋着小雨,独自一人或者好友前行,笑看周围打伞的人。
自觉地人生豪迈,潇洒非常,往往湿了衣服,冷了身体,也不觉得后悔。
只不过很多时候,第二天总会在校医室会面,挂着吊瓶,但依旧嘻嘻哈哈。
学生时代的记忆,关于知识的往往难以回忆。
但这些东西,却能够留存一辈子,时不时可以拿出来咀嚼回味。
现在想来,这要是苏东坡从神坛上走下来的一步。
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