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留守(2 / 3)

班上,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班长,她平时学习认真,能非常好的完成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天,她在写作业时,后排的学生一直在打闹干扰,她劝说了两次。对方还是不予理睬,班长突然暴怒,拿起文具盒将同学的头给打破了。

班长这样的孩子学习特别刻苦,但是遇到挫折时,也会情绪失控。大概是将情感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完美表现,获得老师的喜欢,所以当他们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便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乃至超越年龄的愤怒。

而柳乐班上的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对象——他们撒谎、打架、不学习,几乎“无恶不作”。但当常年在外的家长回家与孩子共处的时候,这些“坏孩子”又都会表现得特别乖巧,与之前判若两人,但家长走后便又立刻“原形毕露”了。

这些孩子也许是希望通过负面行为唤起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毕竟“犯事”以后老师会跟家长沟通,而家长至少会重视他们一下,哪怕是打骂呢。

两类孩子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陪伴。而柳乐介于这两种情况的中间。一方面,需要照顾家中老小的他,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导致成绩并不拔尖;另一方面,他也胆怯懦弱,不愿意通过违反纪律的出挑行为来获得老师的注意。

而这样中间地带的孩子,自卑、孤僻,更容易被人忽视。

但是这样的孩子也有敏感、温柔的一面,一天中午午休的时候。柳乐原本想找对他最和蔼的何老师聊天,但是他看到辛苦了大半天的何老师,疲惫地躺倒在办公椅上,困倦地闭上眼睛时,他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眼前的何老师,睡得安静极了,似乎停止了呼吸。他伸出手指在老师的鼻尖试探,感受到了老师的呼吸之后,才放心的离开。

《小鞋子》中,遇到挫折和委屈的小孩子,还会用嚎啕大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部《无人知晓》中,林飞则选择了极度的克制,绝不煽情,生怕惊扰了观众,电影里的柳乐哭都怕哭得太大声,发火都不敢发得太过,喜欢对方都不敢表现得太明显。

柳乐的同学嫌弃他家又脏又臭,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只有另外一位留守女孩莎莎愿意和他做朋友,莎莎给柳乐买了一瓶饮料,柳乐很高兴,喝完了饮料,仍旧珍藏着瓶盖。

而家里的几个懵懂的小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之苦,就已经被抛弃到社会边缘。

孩子们身着破旧的衣服,在垃圾堆边上像乞丐般玩耍,无人侧目。

路过的行人发现这些孩子头发打结,浑身酸臭,也只是皱着眉头加快脚步绕开他们,

而主角柳乐自己,遇见别的四处流浪的小孩子,他也同样无动于衷。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孩子的衣服越来越脏,家里也越来越乱,整个房间开始散发着腐烂的气息,小女孩喜爱涂抹的妈妈的指甲油,变得越来越淡了,长子的眼神也越来越暗淡。但是孩子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毫无所知,仍旧傻傻的玩耍,默默地等待着爸爸妈妈回家。

柳乐毕竟也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也让他心灰意冷,他甚至打起了离家外出打工的注意,但是这个时候,妹妹小雪拽了拽他的袖子。

小女孩亮晶晶的眼睛,无辜得能让最坚硬的心都融化,看到妹妹令人怜爱的眼神,柳乐终究还是无法撒手不管这个家。

孩子戏是非常难拍的,儿童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依靠丰富的阅历和想象力去演绎一个人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林飞只是简单说了大概的场景内容,没有剧本,剩下都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己则努力捕捉其中震撼人心的细节,让影片具有强烈的真实。

而主角柳乐的表现极为出彩,眉眼间的清俊带着一丝忧郁,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留守儿童,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