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他“坏孩子也看书?!”二是怕人嘲笑他抱着字典读书的笨样,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曾和父亲那疯狂的抗争……偷着学的过程尽可能的不出声,查字典的时候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发音。他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查字典写生字,几件事同时进行。看书累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了,就放下,再拿起笔画画,反反复复地转换着。通过这种大跨度转换科目的学习方式,好像占用了许多多余的思维,每次的转换都能做到静下心来,注意力又可以高度集中。慢慢的他感到自己的大脑是可以控制的,他暗自庆幸,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没有任何压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转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查看字典的时间越来越短,画、越画越好,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从美术理论到杂志散文再到小说,慢慢的他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和神奇;每个文字都有它固定的含义,文字间不同的搭配又让含义无限延展放大,可以讲述出不同的故事,那标点符号就如同讲述者的表情,文字与标点符号的相互配合让故事变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简可成诗繁可成章,每一个文字又都如同他手中的色彩一样,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太神奇了!他被彻底迷住了,每天浸泡在文字和绘画的意境中,已经不再顾忌是否有人注意他,他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他不敢把自己的感悟与人分享,他知道,自己悟到的对于上过学的人来说实在太初级了,他也知道,如果说出来,定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虽然他在竭力控制,可那被动的思考使他的大脑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这种停不下来的思考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他,即便是看书的时候也感到难以驾驭,思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书里的故事演绎成另一个版本,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自我陶醉;也经常会出现眼睛在文字上移动,可脑子又跑到了自己的幻想世界里;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会把书停下来,反复提醒自己,再把书翻回几页,调整好状态,重新看,一定要把书的内容读明白。这样看书特别慢,别人一周能看完的书他可能得需要一个月。后来他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脑子里呈现的不是文字,也包括那奔逸中的思绪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立体的画面,那清晰的画面感令他兴奋,令他着迷,画面里不但有完美的构图,还有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故事……可有的书伴随着奔逸的思绪读完后,再回味,感觉书里的故事还没有他脑子里演义的好玩。渐渐地他认识到,书也有优劣之分。小说越看越少,知识方面的书籍越看越多。
爸爸妈妈发现了家里一个奇怪的现象,唯一一个不上学的孩子,却是家里唯一一个躺在被窝里看书的。虽然看着奇怪,他们却什么都不说,妈妈时常会借几本杂志回来;起初程天翼以为是妈妈自己要看,他就抓紧时间把杂志里的散文都看完,基本都是在被窝里看的。后来他发现,妈妈借回来又送回去的书,她自己根本就没时间看……
学习美术让他习惯了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视觉和思维都是立体的,是由内而外的,是透视的,甚至是逆向的;这种全方位立体的思维方式在绘画中是正确的,可在一些是是非非的生活琐事中却使他失去了立场。
邻居家的朋友找程天翼帮忙,他满脸是土,一边哭着一边说“有个同学打我!”程天翼一听,气冲冲地冲过去,当他看到与朋友打架的男孩儿已经被朋友打得鼻子在流了血时,程天翼心想“并不是他欺负你,你们是互相打架的。”看到血,程天翼的心就软了,他不但没打那个男孩,还检查他伤的重不重,虽然他们之间只相差两岁,可他却表现得像个大人。结果,程天翼被朋友的妈妈一顿责骂,并把程天翼赶出了他们家。程天翼很是不理解,他想“孩子之间打架在正常不过了,打完就完了,为什么非得把人家的孩子打坏!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