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碍(1 / 5)

寒林孤灯 刘洛棋 6236 字 2020-08-20

林子予上了大二就更加忙碌了,除了要考驾照、上课,她还要实习。她的课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只有中间零散的几节课休息时间。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没办法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自我认知’成了一门学科和专业的原因,说来竟有些可笑了。

但是我们似乎特别能‘认识和了解’别人,我们好像有与生俱来的火眼金睛,一眼识别出别人身上的毛病,尽管那不是既成的毛病,而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别扭或不协调。我们习惯了对别人苛刻,对自己保留幻想,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形象,觉得自己是这样就足够了。

实际上,我们的缺陷自己照镜子反射不出来,同样的缺陷在别人的身上却变得刺眼和不堪。我们自以为在审视别人,以为在警示自己。可是,一方面,我们可怜的自我用心去塑造的形象受到了破坏让我们自己恼羞成怒,而在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憾;一方面,我们通过打击贬低他人来维护同样不值的自己——以为只要同类中有为我们垫底的就安全了。

我曾经以为自己骄傲自我、独立坚强、野心勃勃、固执冷漠,曾经也会放大家庭的消极面、浪费诋毁受到的真诚关爱,自以为内向羞涩不善言谈、怯场不自信而拒绝了所有的发展机会,我以为我认识自己而不过是不接受了罢。

我也认为成长会使人改变,但再往回看呢,从往事叙事的分析开始,我也许一直就不是自认为的那样的人。后来借着很多机会重新认识了解自己,不苛刻、不迎合、不解释、不澄清,不防御、不抵制、不排斥、不拒绝,无论是怎样的自己,我去理解、深入,握手言和,好像一个老朋友,一个知己。

大概这样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看到了闪光点,知道怎么看到美,知道别人哪个角度有最好看的人像效果;我们能直视、接受甚至欣赏镜子中反射出来的不完美裸体,没有那些想方设法的遮盖和掩饰,我们大概每天能睡的更久一点、省去一些费用、原本最自然的自己也变得更好了一些。

同样地,这是一个圈,一个循环。当这个世界里大家都只看到闪光点,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塑造和迎合一个虚假完美的形象来骗自己和别人,也就能真认识了自己,真认识别人,真认识世界的真,也许我们都更快乐地爱着不完美的你我他和整个世界。”

林子予逐渐放纵自己去尝试各种快感。

在那些累得要瘫倒的日子里,她会希望有人能从身后及时地记住她、抱住她。她偶尔会想起她爱过的那么一个人,她希望他会在身旁,尽管好多过去不堪的事情她仍能清楚地想起。

她一直觉得一两个月的恋爱都不算是恋爱,那是“各取所需”,是“合作愉快”,是“逢场作戏”。但她也接受了一些男人的告白,她警告他们“我绝对会伤人。”

林子予的确在伤人,只伤害了真正用情的人;她也在爱人,只爱自己。

她的生活充实而忙碌,不需要任何人的介入。

“我忙起来的时候,生活里可以完完全全没有别人。

我一个人图个快活,两个人我还多了个负担。

我要做的只是填满我的空白。在那些空余的时间里,我身体上的疲惫一下子涌上来,同样对接下来每一步的虚无迷茫也占据我的脑海。

忙过以后,我想感受活着的滋味,那种真实的、痛快的滋味。”

她不必真正地去爱其他男人,她只需要及时的陪伴,需要温暖的拥抱,需要一个在枯燥乏味日子里给她愉悦欢畅的搭档。

她再也不会觉得做爱是一件羞耻不堪的事情,她对自己的身体和个性把握自如。她接受和享受性爱带来的舒畅,她甚至觉得,爱太过于肮脏,会玷污了性。

无论是后来林子予遇到的谁都好,似乎都差一些。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