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小孩子都曾经渴望快速长大。可是每个小孩子盼望长大的原因不一样。有人说,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所治愈。
童年的幸与不幸,是生命的完整之所必须存在的。童年是每一个人内心最初的记忆,童年是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
——————————
——————————
如今,张森仍然清晰的记得那时候的场景,12岁以前的张森每一天都盼望着能够12岁生日的到来。12岁是六年级毕业的年岁,是迈入初中的年纪。可是,对于张森来说,却未曾想过这些,起码,如今的张森回忆起来,自己不曾懂得为什么是12岁,不是16岁,也不是18岁。
依稀记得是9,10岁的时候,这种感觉是最强烈的,9,10岁的张森极度渴望长大,张森如今也不记得是什么课原因,可能是因为想要拥有自己决定事情的权利吧,可能是不想再被当做小孩子的原因吧,人们总是觉得小孩子不懂,小孩子没有什么主观意识。
可是,真正回忆起来的时候,张森突然回忆起来了,那时候是第一次有了一个家庭危机的意识。
那是某个晚上,张森因为睡前喝多了水,突然醒来,听到了隔壁房间父母吵架的声音,那个时候,张森第一次意识到了人前人后的不同,或许是因为张森是个心大的孩子,从未意识到父母之间的矛盾,又或者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些。但是那个晚上,父母对对方说出了这世间最恶毒的话语,张森吓得不敢喘气,却没有多悲伤的情感,终于听到母亲说“我们离婚吧”,张森突然就哭了出来,大叫说“爸爸妈妈不要离婚!”,这时候,隔壁突然安静了下来,只听到妈妈轻微的说了一句“你在外面有个弟弟”。后来隔壁再没有声音,张森终于哭累睡去。第二天一切如旧,张森偷偷问母亲,母亲却再不承认,只说是气话,哪来的弟弟。
这份记忆,张森好像埋藏了起来。这么多年从未想起,好像从未记得。
张森,有个亲弟弟。
张森如今突然想起,只觉得心中顿时一沉,压抑的很,这份突然的回忆,解答了张森那时疯狂想长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害怕被抛弃掉,怕不被选择,所以想自己长大免去这种尴尬吧。至少,张森到现在为止,从来不曾去考验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人心中那份趋利避害的本性,张森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勇敢,原来是将这份胆怯久久的埋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