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常识,每个人再独一无二,在这一点确实完全相同的。
可是事实上,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却是各式各样的。年轻人经受不住生活的压力,或者无法面对与排遣痛苦时,轻生的不在少数,人们无从得知轻生的人是否后悔这个决定。而老年人却总是想再多活一些,拼尽全力也想再待得长久一些。
有的人说,这可能是经历与生活的智慧所造成的的差异,可是,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罢了。不是阅历的变化,是心态的变化,少年老成、老年幼稚的例子不在少数。
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是所有人能够好好的面对生命的结束的。
无从批判,更不能评价,如果自己不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便没有真正的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不是另外一个人的本人,那你永远不可能了解另外一个人的真正感受。
生命的长短无人可以预测,有限的生命才更加珍贵,而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每个人真正想要的更是不一样,有人在乎亲情,有人在乎爱情等等,没有哪一种比另一种高贵,只要是自己在乎的,就是独一无二的真心与宝贵。
永恒正是来自于有限的生命。
——————————
——————————
下午无事,张森翻出来已经看过无数遍的《琅琊榜》,又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一边又显摆着自己已经将台词背的滚瓜乱熟,自娱自乐的是个典型的宅女没错了。
《琅琊榜》是张森最喜爱的一部剧之一,其中最喜爱的一句话便是萧景睿曾对梅长苏所说的“这世界上谁都没有义务要以我为先”,这句话于矫情的张森来说,是一句“救赎”之言。
张森曾经是个极度嫉妒的人,而这份嫉妒让张森曾经过得很辛苦。
后来,经过一些事情,这份嫉妒早已消散,张森内心不知是接受现实还是真正的不在意了,她自己并不明白,只是,她不想自己再活得看不清世界了。
看《演绎法》中,夏洛克从一开始就怀疑是他的父亲杀害了背叛他的下属,那是他心中对父亲的偏见,对父亲的不满所造成的,后来真相大白,夏洛克对华生说,“是我错了,我从一开始就带着主观想法去看待案件,就会扭曲客观现实来符合自己的主观想法,所以我永远都看不清真相”。
是从这一句话,张森开始反省自己,后来也终于明白了,是嫉妒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庸人自扰罢了。其实不过是,世人皆有取舍,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又何来完全相同的对待。世上没有人可以贪婪的得到所有的关爱,爱是获得更是付出。这世界上确实是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另一个人而存在的。
有的人责怪自己的父母偏爱另一个孩子,而不是自己,可是事实上,大家却未曾想过,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如果是自己,能够做的更好吗?且每个人本身更是不同的。有的人责怪上司偏爱另一个下属,而不是自己,可是是否想过另一个人能够得到欣赏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工作能力的强大呢。这世上,若是有人疼爱,是幸运,若是没人疼爱,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该自己创造与争取属于自己的快乐。
偏爱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张森曾经这样觉得,得到时幸运,得不到也绝对不自我折磨。也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张森消散了这份嫉妒。
主角光环是剧中的存在,这世界上谁也不是陪衬,少一份以自我为中心,便多一份洒脱与快乐。
回归剧情,霓凰和蒙挚发现梅长苏的身体状况时,张森的心又抖了一次。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年时间,张森无法体会那种感觉,也不知道自己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还有一年会做什么呢,张森想,应该是去做想做的事情吧,学画画,学游泳,学吉他,那些一直很感兴趣却没有真正的去做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