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其主必有其仆”。谢福作为谢子安的亲信,其迷信思路和谢子安如出一辙。
几眼扫完信, 谢福心里的感慨不下于谢子安。
不过作为下人, 谢福不好议论少奶奶的作为, 只能借夸谢尚委婉赞道“老爷, 尚老爷真是福星高照, 掘地得泉啊!”
“京城里都能挖出泉, 呵, 这古往今来,谁听说过?”
“你说得不错!”
谢子安点头认同——尚儿媳妇可不就是他儿子的福星吗?
当然他也是。
要不是他一力促成尚儿的婚事,尚儿能有今天?
心念转过,谢子安坐不住了。他站起身道“难得尚儿来信,我这就拿回去给太太瞧瞧,叫她也高兴高兴!”
顺便再昭昭自己的英明。
只谢福一个人的夸奖可不能叫谢子安满足。
谢福解其意自是应好。
正在厨房看晚饭的云氏听说谢子安来家,颇为惊喜。
一见面就忍不住笑道“老爷今儿回来得倒早!”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谢子安正筹谋如何放上任以来的第一把火,连日来都在衙门待得比较晚。
谢子安笑应道“尚儿来信了!”
闻言云氏不免更加惊喜“有好信了?”
前两天长子才来了平安家信。结果回信才刚发, 现又来信,不是好信会这么赶?
自打长子圆了房,云氏心心念的就是大孙子。
谢子安闻言一愣, 转看了谢福一眼。
谢福之知机地呈上信件, 谢子安转递给云氏道“尚儿信里确是提了件天大的好事。不过这事说来话长,你自己瞧。”
进屋展开信, 云氏随即一声轻呼“尚儿宅子也闹狐仙?吖, 还是两位!”
先她家在京的宅子也是。幸而她家的这个狐仙好性, 基本上除了挑拣些厨房的新鲜的吃食外, 并不捉弄人。
而且偶尔下人们丢了东西,但肯焚香祷告,多半还能找回。
北方宅子多有家仙。云氏想着长子长媳年轻未经过事,不觉懊悔道“这是我的不是了。竟未跟尚儿和尚儿媳妇提过家仙。”
“这一下遇到,怕是遭了不少惊吓!”
惊吓?谢子安听笑了,心说即便有,那也是颠倒了个儿。
“你往下看!”谢子安示意云氏继续看信。
云氏依言,然后便失声惊叹道“哎呀,尚儿媳妇这胆也冭大了!咱们凡人如何敢与仙家叫板?”
“会家宅不宁的!”
“尚儿,这家仙会不会寻尚儿的麻烦?”
俗话说关心则乱。云氏想到儿子可能因为红枣的不敬而遭遇仙家的报复瞬间就不好了,忧心问道“老爷,尚儿没事吧?”
云氏的反应着实满足了谢子安的虚荣心。他端着茶杯一脸地云淡风轻道“都说了是好事!你且耐心往下看!”
云氏疑惑地看看男人,接着看信,然后三观破得粉碎——传言里神通广大的狐仙竟似怕了她儿媳妇的话一般,不说报复作祟了,还给送了眼京师从没有过泉?
简直难以置信!
怔愣半天,云氏实在不知如何评价长子信里提到的事——她自己原是看不惯红枣这番做派的。
京师有家仙的人家不少,云氏心说谁家不是悄悄供奉?
偏红枣撂话抓捕狐仙?
能得她!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她也不怕给尚儿招祸?
但掘地得泉即便搁在遍地泉眼的济南府那也是一等一的大喜事,何况是连甜水井都稀罕的京师了!
而且看男人的口气,他是极认同尚儿媳妇的。
怔愣半天,云氏只斟酌出一句道“尚儿宅里这两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