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永新侯(2 / 3)

礼毕,太子妃凤驾将回东宫。几位少年王公要留在观中游览,常山公主偏也要去。

太子妃娇惯公主,便在别室歇息等待,与女道清谈。皇太孙夫妇仪仗先行回东宫。

这灵宝观是建康城难得的清幽之处,临城公萧联的朋友卫诩专于修道,常往来观中,便作众人向导,引经据典,讲这观中古迹。

游到半山腰时,巧遇永安侯萧确一行,其中还有新近被封为永新侯的萧黯。几个堂兄弟彼此问好,汇做一处游览。

临城公萧联好奇问萧确和萧黯,他们兄弟如何竟玩到一处。

萧确快人快语,说他们比试马术,他慢了一步,便认了萧黯做朋友。萧联无奈摇头。当阳公萧沁出言嘲笑,放眼京城,竟有比永安侯更荒诞粗糙之人,竟是永新侯,难得难得。

萧确嘴角挂着笑,并不反唇相讥。

萧黯知道,萧确心里并不服气,也不屑于让东宫这些尊贵娇弱王公理解他的凌云大志。

从前,萧黯羡慕永安侯萧确坦荡无畏,也羡慕临城公萧联文雅谦和。他羡慕每一个没有背负厄运的人。现在,他不羡慕任何人。

他看到夏侯笼华和常山公主等几个女伴在一起,她穿了一身嫩绿锦袍,梳着两只望月髻,脖子上挂着一只金项圈。

继续阅读!

萧黯忍不住对她微笑,原来她少女时是这样娇憨模样,他竟都不记得了。

笼华遇到他的目光,却垂下了眼眸,悄悄挪了身子,躲在临城公萧联的身后,以挡住他的视线。萧黯被她的举动所伤,她视他为冒犯者,而对萧联亲近。萧黯思绪恍惚,眼前的女孩并不是与他相知相爱的夏侯笼华。属于他的阿笼已死去了。

临城公与卫诩一路说着九斋十二法。不知不觉中已到后山。只见古树参天,流水潺潺,风声如聚,鸟鸣阵阵,只见一处楼阁院落点缀其中,犹如仙境。众人正微熏在缥缈清幽之境,却意外听到哭嚎之声,大煞风景。

萧确便要上前打门。

临城公萧联阻拦,说里面住的是陶真人,不可打扰。

萧确听说便不再莽撞。

他们都知,陶真人地位不同寻常,他主持灵宝观数十年,曾经深得皇帝信任,在宫廷行走如自家。南朝各州称其为白衣宰相,意思是虽然身披道袍,却得皇帝信任顾问,左右国事。

只是陶真人多年前大病一场,人有些疯癫,从此便闭关静修,再不见人。

萧黯心有触动,想起往事。

南朝习俗,长辈会请和尚道士为幼童占卜命途,若好是为祝福,若恶便想法避祸。

陶真人善于卜筮,却轻易不为人卜筮,只有两次破例,都是因皇帝之请。

第一次,是皇帝请求陶真人为昭明太子的遗腹子萧黯问卦。陶真人设坛通达神明,说出了那三条预言。

皇帝因这预言不详,便承诺将萧黯舍给陶真人做道士。也因这预言,萧黯生身母亲在两年间郁郁而终。随后萧黯就被送来灵宝观,长到五岁,直到陶真人第二次破例占卜……

册封皇三子为新任皇太子之后,出现异常天象,皇帝心中犹疑,又不敢直接问卜成年皇太子命运,恐泄露天机,影响国运。于是,请求陶真人占卜当时在座的东宫九位年幼皇孙寿命。

陶真人被求不过,设坛卜卦,然而,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陶真人晕厥倒地,醒来后举止失常,胡言乱语,从此疯癫。

因此事故,皇帝质疑了陶真人,将年幼的萧黯从灵宝观接出,重新送回金华宫养育。也因此事故,本来佛道并重的南朝,道教地位一落千丈,皇帝也越来越虔诚向佛。

从前,萧黯常常觉得是那三条谶语左右了他的命运,而不是对他既定命运的总结。

现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