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黯终于等来二兄长萧誉。
萧黯有三位兄长,受邵明太子余荫,均受封郡王。长兄豫章王萧欢出任江州刺史,次兄河东王萧誉出任湘州刺史,三兄长岳阳王萧察无职,闲居京中。
三位胞兄中,萧誉风姿最为出众,佛学最有颖悟,最得皇帝宠爱。
从前,萧黯自怨自艾,求问兄长,为什么他身为饱读佛经的出家人却辩论不过在家修行的居士堂兄,是不是他果然愚钝,毫无慧根,无法成为佛门比丘。
从前他因为成不了僧人而遗憾自责,现在他不想做僧人。
他知道,皇祖父会在这年的十二月来到同泰寺接他还俗。因为十二月,他的长兄萧欢会死在任上。皇祖父就是因为失去长孙,又思念起英年早逝的长子,才来接他还俗。
萧黯请求萧誉派门下得力之人速速前往江州,告知长兄豫章王务必留心饮食,同时细细查访他厨下奴仆,有对外交接者,人赃并获擒拿,逼问出背后指使。
这话没头没脑的奇怪,萧誉问他缘由。萧黯如何能说出他是死而复生的人,在佛道大盛的南朝,只怕要被当做疯魔。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萧欢是病死。
直到多年后,乱世已至,萧黯率勤王之师暂驻豫章,偶遇曾在王府帮厨奴仆,才知长兄是误食毒鳝而死。
现在,萧氏家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亲眷和睦,如揣测王爵皇孙是被人下毒而死,骇人听闻。然而,萧黯早已看尽亲族相残的丑恶,甚至他怀疑父亲昭明太子的死因。
这些他不能合盘对兄长萧誉托出。于是,他说了一个谎言。
想他萧黯从前笃诚一世,从未说过一句妄语谎言,却饱受欺骗和背叛。现在,他不会再受制于任何人。
兄长,如果你知道你最终的命运是被血亲逼死,头颅和身躯分埋两地,而弟弟要护你远离厄运,不让长兄和父亲枉死,你会原谅我的欺骗吧。
萧黯说:“佛诞那日夜晚,我梦到了父亲。父亲告诉我,他是受奸人陷害而死。现在,奸人还要毒害长兄。他让我转告你和三兄长,让我们找出奸佞。”
萧誉沉默了,作为一个佛教徒,孝子贤孙,他必然要相信父亲英灵有信。而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刺史郡王,他当然不相信少年的梦话。
父亲的薨逝是萧誉至今的隐痛。
他的父亲本是皇长子,广受爱戴的皇太子,却莫名跌入湖中淹死。此后皇三子成为新的东宫之主。固然,皇祖父给予他们兄弟额外恩宠。
然而,皇帝已是古稀之年,到了泰山崩塌仙人西去之时,如今的皇太子就是天子。东宫二十几个皇子,必然个个是王爵。到时他们兄弟身为前皇太子的王爵儿子,该如何自处。
萧誉答应萧黯,会派人去豫章送信。
萧黯又请求萧誉带他进皇宫聆听皇祖父讲经。这又是一个谎言,实际上,他要向皇帝自请还俗。
萧誉向来得皇宠,此次回京更是常伴驾左右。萧黯是皇孙,又是佛门中人,此事不难,他再次答应。
萧黯自请还俗,皇帝很不高兴。在皇帝眼里,同泰寺是至静至洁之地,正适合萧黯这个命格不详的孩子修行洗罪,然而,眼见他既无天资也无意愿,便也不强求。赐他一个寻常宗室侯爵位,仍命住金华宫。
转眼到了华光大帝圣诞日,太子妃在皇家道观灵宝观打醮,为子女祈福。皇太孙夫妇,几位少年公爵,以及常山公主都随母前去。
灵宝观坐落在京南郊,规模宏大,依山傍水,浓荫密布,善男信女甚是多。
因太子妃打醮,观中早早铺好红氍,用帷帐将主殿围个水泄不通。
吉时到后,主坛真人率众上香、献祭、唱祝,静坐、诵经,众贵人跟随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