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秦王夫妇异口同声说道。
“我们也喜欢听故事!”两个孩子同时拍手欢笑。
老师喝了一口茶,徐徐讲出一段吴国往事——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叫诸樊,次子名余祭,三子名余眛,最小的儿子叫季札,他也最为贤德,寿梦一直想立他继承王位,季札始终不肯,寿梦只得立了长子诸樊。诸樊要正式即位时,坚持要让位季札。季札坚辞不就逃到深山隐居,耕田而食。
诸樊在位十三年,临死时遗命传弟不传子,就传给了二弟余祭。余祭在位十七年卒,又传位给三弟余眛。他们兄弟的意思是,这样传下去总会传到季札的身上,这是兄弟间的友爱。
余眛在位四年卒,要传位给季札,季札却逃到国外去了,吴国不得已立了余眛的儿子僚为国王。
但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则大为不满,他认为,要是传弟的话应该传给季札,既然季札不肯当国王,那传子就应该传给他。结果他用伍子胥之计,趁吴王僚两个同母兄弟烛庸、盖余率大军伐楚,遭到楚军包围而国内空虚之际,指使刺客专诸以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夺位成为吴王阖闾。
所造成的结果是:烛庸和盖余听说僚被杀,乃投降楚国,吴国国力因之大受损害。之后吴国一直动乱不已,最后亡国了。
赵博说完这段故事,睁大眼睛,目光似电地来回看着室内的四个人。最后他的目光停留两个弟子身上,说:
“你们两个说说听了这段故事后的感想。”
嬴政回答说:
“我认为选太子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按照礼仪规矩办,二是要选贤任能。如果这样,国家在传位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混乱,新国王也会治理好国家。”
“你怎么想?”老师又问成蟜。
成蟜回答说:
“自周公订礼,历来王位和爵位世袭都是传嫡传长,寿梦以自己的偏爱,破坏了宗法礼仪,才会造成这种后果。”
老师点点头说:
“我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呀。王室内部要团结、友爱,不能相互猜疑、争斗,这样王室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安定。”
嬴政这时接道:
“我和成蟜才不会重蹈这种覆辙……”
“是啊,我和哥哥曾撮土为香对天发誓,绝不会为争王位,兄弟自相残杀。嬴政是嫡生又为长子,还是王位继承人,我终身都会辅助他。”成蟜应声说。
“成蟜是我的兄弟,我也终身都会爱护他!”嬴政接道。
秦王看看赵姬说:
“赵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很发人深省啊,我们都要记住历史的教训,要促使嬴政、成蟜兄弟相互和睦友爱啊,这样秦国以后才能安定,也才能立下一个好传统啊。”
赵姬心灵受到震动,低下头说:
“是,大王说得对,我以后会按大王的吩咐去做的。”
赵姬从此断了谋害成蟜的念头。嬴政和成蟜兄弟也更加友爱。
中国历代王室为了争权,骨肉相残的惨事层出不穷。就在嬴政的儿子身上,也发生了这样惨剧,秦二世胡亥怕兄弟与他争权,全部将其杀害,连姐妹也一个没放过。嬴政共有12子,21女儿。权力令人着魔呀,能在权力面前保持一份清醒,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