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媚被册封为昭仪,后宫中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除了拉拢宦官、宫女作为耳目以外,武昭仪还开始有拉拢朝臣的行动。
武昭仪心想王皇后不是有舅舅和太尉支持吗?我也要有。
经过请示,得到李治的批准后,武昭仪在两仪殿东厢垂帘接见了卫尉卿许敬宗。
双方行礼后,武昭仪说“许师爷,请坐。”许敬宗听到洪亮悦耳的声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师爷?老臣万不敢当!”
武昭仪笑说“当初我初入宫时师从内文学馆澹台博士,澹台博士又是先生的学生,论辈分我应当称先生为师爷呀!”
许敬宗长舒一口气,坐在月牙凳上笑对“原来如此,但老臣仍不敢当师爷称号,但称先生即可!”
武昭仪说“许先生,太宗曾经与你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还记得吗?”
许敬宗答“春雨贵如油,滋长万物,农夫喜爱春雨润泽庄稼,行人却厌恶春雨泥泞道路。秋月如镜,普照万方,才子佳人喜爱在花前月下玩赏吟诗,强盗小偷却厌恶秋月的光辉妨碍行动。所以众口难调,人不能避免口舌是非!”
武昭仪点头称赞,说“说得好。许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年在瓦岗寨与魏征同掌文翰,可是人家早就功成名就、驾鹤西去了,而先生却总是受排挤、受踩踏,为什么呢?”
许敬宗对“老臣愚钝,还请娘娘指点迷津!”
武昭仪说“魏征是太宗选的一面镜子,而镜子只要一面就足够了,这是魏征的幸运!先生虽然同样有才,但运气不济。先生是陛下的东宫旧臣,按理应该飞黄腾达,但事实却与梦想大相径庭,又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对“请娘娘继续指点。”
武昭仪说“因为你不是名门大户出身,你不拘小节,你不是某个圈子里的人,所以如此。那么你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许敬宗拱手对“老臣洗耳恭听!”
武昭仪说“联络寒门士族,打破关陇贵族对朝政的垄断。”
许敬宗高兴地说“对!娘娘的话说到老臣心坎里去了。”
武昭仪说“许先生,以后咱们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呐!”
许敬宗拱手对“唯,有娘娘在内廷呼应,老臣在外朝一定竭尽全力对抗关陇贵族。”会见结束,许敬宗缓步退出东厢。
潘常侍端来一个香盘,上面放着湘妃竹青丝折扇一把、金革带一条,说“昭仪的一点心意,还请许先生笑纳!”许敬宗稍作推脱,便含笑收下了。
李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册拜为司空后,李治又命将作大匠阎立本为他重新画像,画好后李治亲自作序。
武昭仪在旁边看到,请求会见李勣,称李勣是她的老朋友,想叙叙旧。李治问清缘由后,笑着答应了。
李勣进入东厢,行礼后坐在月牙凳上,好奇地问“听说娘娘想与老臣叙旧,不知这旧从何而来呀?”
武昭仪在帘后笑答“贞观九年夏天,司空身在何处,可曾记得起来?”
李勣回忆了一会儿,一拍脑袋说“瞧老臣这忘性,记起来了,莫非娘娘就是武士矱的次女武约?”武昭仪回答“正是,司空好记性,一点就通。”
李勣说“哎呀,一晃十八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妞变成昭仪娘娘了,沧海桑田,恍若隔世啊!”武昭仪说“想当年,谢谢司空护送家父灵柩到文水县。”
李勣笑答“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武昭仪拍拍手,潘常侍端出一个香盘,上面放着象牙绫绢折扇一把、新丝做的三梁进贤冠一顶,送给李勣。
李勣起身推辞,武昭仪笑道“十八年前,如果没有司空保护,咱家怎么能够安然无恙地到达文水老家?这种缘分并非轻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