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宋王朝刚刚经历了大叛乱差点儿灭亡,却转眼就是欢欣鼓舞天下太平的朝局盛景。
赵佶灰暗的心境变得明媚喜悦,令枢密院等相关部门立即按议定好的计策布置下去,民夫要最快征调到位开工,相关官兵要最快配齐,与官府对梁山人的封锁要尽可能做到周密隐蔽。
此时,济州府因为官兵大量被梁山杀掉,主将王智慧也没了,枢密院紧急调了广济军主将贺刚顶上了济州都监,所缺兵员,朝廷是不可能再从京城禁军抽调的。现在,京军总共才二十万出头,离三十万这个赵佶与朝廷心中的镇京最低兵力底线差老大一截,京军,朝廷感觉自己都远不够用呢,哪还敢再抽出它用,所以,赵佶下旨从宿太尉那抽调几千边军紧急南下充入梁山周边。
插句话,宿太尉现在手头有近五万兵力。
河间府原有近三万兵,抽走一万去了山西战辽后,本就各抽调了一万归了西部的河北东路三边又各减了一万兵归了宿太尉直接控制,宋辽和平协议签订后,这三万人彻底划入宿太尉手下,宗泽等边关三文帅手中都只剩下三万兵马。
此所谓平衡,加大高阳关路总指挥宿太尉对三边的威慑牵制力度。
宋朝廷对宗泽等三个忠诚的文官也绝不敢放心大用,有勋贵狗与太监监军团在共同看着也照样无法放下心,生怕这三个忠诚国家却有能有威有脾气的文臣也有了野心
此前的白沟河一战,宗泽他们轻易炸死淹死了近十万辽军,不止吓坏了辽国辽军,更惊坏了宋朝廷。这也太能打能杀了,宗泽等三部太可怕了,这还了得?必须大力削兵压制
自然,朝廷对河北西路三边同样极不放心,无奈,辽国被东路三边炸怕了,对杀过白沟河毫无胆气和信心,改为重点对付西路三边及西部无人区,即便签订了和平条约也不顶用,辽国照样时不时试探西边,由此西路三边的十几万军力朝廷再不放心也不敢削减调离,只能等等看以后
对儒雅温顺会当官做人(打仗懦弱无能且苟且极怕死)的宿太尉,朝廷倒是放心,很信任即便是隐隐约约听说了宿太尉去辽国商量和平谈判时表现极不堪等于是投降了辽国
张叔夜、宗泽、刘韐,心中非常愤闷,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趁机把看不上的那些兵将进一步挑拣调走。他们认为那些兵不缺本事,但豺狼心性,最适合的是当强盗军,守边卫国不合适
赵佶感觉大事已毕、诸事顺心,自己重新登基亲理朝政,气运也就好了,上天就是这么垂青他这个上仙转世享福的帝王,这时候一个消息紧急报到了朝堂:山东大地震。震中沂州,却波及到周边的所有州府。北边的青州、潍州、淄博府;东边的密州;西边的东昌府、兖州、济州;南边的徐州、淮阳军、海州;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事本是个大大的坏消息,但,宋朝廷官员却开心地一齐乐了。
赵佶也乐了,而且是大乐,当场差点儿没笑掉下巴的那种乐。
怎么的呢?
梁山泊通往大海的那条大河被地震毁得面目全非,在沂州境内毁灭得最严重最彻底,河道堵塞甚至高起成山丘,根本无人能认出这里竟然曾经存在过一条能通行较大海船的大河。济州府境内出泊河段也牢牢堵塞住,不存在大河了。大河东流沿途沟通的数条大河全部改道甚至也跟着消失了,在别处形成新的山东水系,而且全部与梁山泊不相通也就是说,梁山泊唯一的出水口和能去海上的通道,在短短几秒钟的地震中就这么神奇地转瞬化为虚无就此彻底没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预示着是上天在亲自出手帮宋朝廷收拾赵岳的梁山贼众。正要用民夫悄悄填死那条大河呢,这下好了,既不用大费民力财力心力施工了,也不用愁怎么才能在施工中封锁消息不让梁山人察觉到阴谋。这,这真是太好了,太玄妙了,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