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吏员很严肃地回答“你懂不懂规矩?那不归我管。”
工匠戏谑地又问“好,这不归你管。那么小人请教一下,这单子批了,这颗钉子应该向谁申请领到手?”
那吏员想当然,实际是无所谓地说“当然是向管这事的领导申请了。这你都不懂,还问我?亏你还是工匠头目,在这干了这么久。”
工匠也不恼,笑呵呵地点头道“你说的真对。是这么个理。”
然后,他天天为领到这颗钉子四处悠然奔波,找能让他拿到这颗钉子的主管官员。三年后总算拿到了这颗有趣的钉子。时间这么久,那申请单子都快腐蚀烂掉了。
工匠很高兴,不是为终于拿到钉子,钉子早不需要了,而是为三年不用干活,却照样领工资,过得好不悠然快活。
大宋公务效率之沉滞缓慢可谓世界之最,空前绝后。即使腐烂透了,拖着中国不进反退,坑惨了中国人的满清奴才辫子朝也没有如此低的办公效率。
临到补充淄州军官这事,大宋陈腐迟滞的办公效率展露了冰山一角。因为没有愿意主动申请去那危险地当兵马都监的够级别京军军官,这就得主管部门从众多军官中挑选合适的人了。
东台枢密使行动很快,批示此事交兵部衙门速办。
兵部衙门尚书动作也很快,批示要相关部门抓紧时间办理。
这一句很正常的‘相关部门’,就麻烦了。从京军中抽调将领,兵部本身的职能部门――兵备选兵司、三衙太尉府高俅那的相关职能部门、南衙禁军那的职能部门都能管,却都不管或说了不算要协商一致。
可是,高俅牛b得很,不把兵部放眼里。
大宋的兵部也确实是个招牌衙门,级别高,架子也大,却没有实权,涉及军队的事好象都归它管,实际什么也说不算,算是个协调部门,说白了就是军事上一有麻烦事就可以推给兵部。兵部低三下四求人,专门担麻烦、擦屁股,通常至多至多相当于个军队后勤保障部门。
高俅这种皇帝的超级宠臣确实有资格不鸟兵部。他这个军界后起之秀,也和牵制和分他兵权的开国勋贵将门不对付。勋贵将门也瞧不起无赖起家不学无术的高俅,不可能放下高贵与傲慢身段,为不相干的人和事去和高俅搞妥协退让。
这就有意思了。
兵部看好南衙中某军官。南衙首长很痛快,说好。但高俅一皱眉,不同意。这事他也能管。不同意就不能抽调。
那好吧。
兵部又抽调高俅所属的部下军官。高俅也很痛快。但南衙那边也能管这事,不同意。
……
孙傅孙知州一战,中箭重伤了肩胛骨,侥幸逃回府城养伤。
他真敬业,养着伤还在总结经验教训,很纳闷,不断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赵公廉能把不堪重用的军痞边军迅速整顿成连辽军都打不垮的强军?我就不行?
身为文官,一州之长,象赵公廉一样放下架子,不惜和丘八为伍,亲自参加训练,辛苦而认真地训练整治军队一场,练出精兵了,我也亲自上阵了,却连区区强盗叛军都打不过,战场稍有点意外,还被轻易击溃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也没听说赵公廉有什么凡人想不到的治军高招啊?
练兵治军,左右不就是老祖宗们早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
他想破脑袋也不会明白,赵公廉练兵,首先在将士肉体和精神上下功夫,搞公平,让将士们吃得壮,有尊严有希望。或者说,赵公廉给了将士们温暖和强力依靠。
温暖和坚实的依靠才是每个人最需要的,尤其是在落后不公的封建时期。
所以将士们信赖赵公廉,心里觉得努力听从侯爷的话,奋力为侯爷效力,就能依赖住侯爷,为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