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食宿。
赵岳亲自去察看了崔家村。
那是这一带最大的村。至少有七八百户,也是如今在燕京附近极少见的汉人大聚居区。
村民都是崔家一代代的佃农。
燕支崔家和沧州本支一样是超大地主,当初分出这支迁过来,除了分属两国,方便脚踏两只船,保证家族更安稳传承外,也是趁着燕地多年战乱后地广人稀,轻易霸占了无数土地。
后辽国加强了对燕云地区的统治,重点限制汉人大族势力,防止汉人不满有实力进行叛乱。
崔家这一支为保住在燕地的基业与脚踏两只船的传承机会,不得不顺应潮流,出让了大半土地,以示对辽国官府的顺从与配合,也换得了信任,但剩下的土地仍然不少。
后,海盗军闹得。辽国官府强行南迁燕京地区的汉人家庭,为契丹难民腾地方,同时加强燕京地区安全。崔家在这一带的土地和数个村庄再次遭到切割,土地和统治人口再次大减。他们在当地有实力,在官场广深触角,虽没个大官却有一定人脉,又一直对辽国表现忠顺积极,和官府打交道会来事,当地官府才松口给崔家剩下眼下这些汉户。
其它地方如今是北来的契丹人的田地和居处。
政治环境变化了,崔家如今虽然仍然在当地威风凛凛,但确实面临着野蛮落后又贫穷得盯着崔家财富眼红的新邻居契丹人不断借故挑衅生事带来的无穷麻烦和危机。
契丹官府内心自然偏向契丹人,对崔家的富有同样虎视眈眈。
这是汉奸投靠到国外后遇到的很常见的尴尬和痛苦。
如今,在崔家堡居住的崔家男丁不多。
绝大多数子弟都在深山老巢藏匿,由现任族长的长子,也是下一任族长管理着。此人最先死在赵岳突袭的酒桌上。
一些文人子弟在契丹官场各处拼命渗透混着,没有出众才华,又是异族,当不上大官。有的当佐贰辅助官或实权小官,有的干脆给契丹大人物当有文化的汉人奴才以攀附权势借力。
堡中剩下的是必须留下支撑门户的族长和负责保护照顾他的武夫二儿子,管理应付日常事务的三两骨干成员,以及受不了高山苦寒,窝这享福等死的老头子和妇人小孩。
燕支崔家也很有实力,但城堡并不大。远无法和当初的沧州本支城堡的雄大相比。
辽国官府不允许汉人家族建立巨大城堡。别说是崔家这样的,就算是当到辽国宰相的汉人家族也不行。理由仍然是避免汉人窝藏大量人马钱粮有势力造反或煽动汉民和官府暴力对抗。
大黑砖砌的方方正正小城堡高有五米,有四个城门,不靠河流,没有护城河,也没有城门楼,只在四角设有小小望角屋用于守夜、监视城墙,避免有人趁夜攀爬潜入城中。
赵岳看清楚这个布局,瞧明白了村庄进出之路。悄悄退走。
当夜,风很大,但天空比较晴朗。一弯极细的新月无力照耀大地。星汉灿烂,却照不亮夜的黑。
赵岳有强大夜视之能,有一点光,摸黑行进也不是问题。
王念经、武能、徐谨、石勇及马贼军部分部将以前是闯江湖走黑道的,潘迅、潘速哥俩以前在西军打仗搞侦察,经常夜间潜行。这些人的夜行能力也不错。
万俟大年擅射,眼力极好。好比深山出来的成精猿猴,夜视能力很强,也就是无法和已成怪胎的赵岳相比。
他们合力带队摸黑进了漆黑一团的村庄,向城堡北门迅速扑去。
也许燕支崔家作孽太久太多,合该灭亡。
村中一些农户家原本养着看门狗。赵岳他们进村会引起狗乱叫,必然让望角屋的人注意。
但自从周围成了既穷又爱吃肉的契丹人的村庄。村里就总是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