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祥瑞之泉(2 / 2)

与皇后偶然发现一清泉,实乃我大唐之幸。来,诸位爱卿,共饮此杯。”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仿佛在与群臣分享这份喜悦。

大臣们纷纷举杯,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唐万岁!”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整齐,充满了对皇帝的敬意和对大唐的祝福。

房玄龄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泉的出现确实是祥瑞之兆。这说明上天眷顾我大唐,陛下的仁德感动了上天。”

李世民微笑着点头,说道:“玄龄所言极是。朕自登基以来,一直以仁德治国,希望能为百姓带来幸福。这泉水的出现,也许就是上天对朕的肯定。”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仿佛在为自己的治国理念感到骄傲。

魏征也点头道:“陛下,此泉清澈甘甜,定能为大唐带来好运。我们还能好好利用这泉水,为百姓谋福啊。”

李世民微笑着点头,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这泉水不仅可以为宫中提供水源,还可以引到宫外,为百姓灌溉农田。”

他就是这样,时刻在关心百姓的生活。

继续阅读

随后,李世民对魏征和欧阳询说道:“辛苦你们二位,把今天的事记下来,写成一篇铭文,刻石以记之,永传后世。”

魏征和欧阳询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他们坚定的语气,仿佛在立下一个誓言。

此时,年幼的李治也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仿佛在为大唐的繁荣感到骄傲。李志看着如此画面,心中暗自思索:“如此气运,当真值得大书特书。”

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也在不久后诞生。这篇铭文记叙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趣事,成为了大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流传后世。

在撰写铭文的过程中,魏征仔细地回忆了当时的情景,用优美的文字将这一奇妙的发现记录下来。他写道:“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就是隋代的仁寿宫。宫殿高耸于山顶之上,截断山谷形成池沼,横跨水流架设楹柱,凭借山岩建起宫阙,高阁四周兴建,长廊四处延伸,屋宇相互连接,台榭高低错落;抬头仰望,那楼阁高峻得仿佛有百丈之遥,往下俯瞰,则山谷深险有千仞之高,珍珠美玉般的光辉交相辉映,金色与碧色彼此映衬,光芒映照得云霞都格外耀眼,日月的光辉也被遮蔽减弱。看它那移山开涧的浩大工程,极尽豪华奢侈,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实在是很值得深深责备的。至于到了酷热的暑天,阳光炽热似流金,这里却没有闷热潮湿的暑气;微风缓缓吹动,有着清凉爽快的感觉,确实是保养身体的好地方,实在是怡养心神的绝妙胜地,汉代的甘泉宫也比不上它啊。”

欧阳询则用他那刚劲有力的书法,将魏征的文字书写得淋漓尽致。他的字体端庄严谨,笔画刚健有力,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这篇铭文不仅记录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发现醴泉的趣事,还表达了对大唐的赞美和祝福。它成为了大唐历史上的一段珍贵的文化遗产,流传后世。

在这九成宫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这一发现,不仅为宫殿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也为大唐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泉水象征着大唐的繁荣和昌盛,也象征着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爱情和仁德。它将永远流淌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人所传颂。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