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无处可逃。
颉利可汗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看着四周的荒野,心中满是悔恨。他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与大唐修好,而是选择和大唐为敌。
如今,他的国家将要灭亡,自己也马上要成为阶下囚。但为了做最后的挣扎,颉利可汗还是派执失思力前往唐都谢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李世民于是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一同前往抚慰,又下诏令李靖率兵去迎接。
李靖接到诏书后,对副将张公谨说:“颉利虽然战败,但他的部众还很多,如果他们逃到碛北,以后就很难谋取了。为现在考虑,应该趁着诏使到达突厥的时候,出兵突袭,他们以为有诏书前来安抚,一定不会防备,我们的军队一到,他们来不及躲避,必定会被我们擒获。”
李靖身经百战,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彻底击败颉利可汗,为大唐消除北方的祸患。
张公谨说:“诏书已经答应他们投降,使者也已经去了,如果我们发兵袭击,虽然可以获胜,但使者会不会被害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靖回答说:“机不可失,当年韩信攻破齐国,就用了这个计策,唐俭等人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他率领军队在夜里出发。恰好李世积也率军前来会合,两人交谈后,意见一致。于是李靖作为先锋,李世积作为后应,沿途遇到突厥的巡逻兵,全部擒获,让他们作为向导。
颉利可汗刚刚接到诏令,听说已经被允许投降,心中很是欣慰,正在设宴款待。忽然有亲信士兵进来报告说:“唐兵已经到了,离这里不过十里了。”
颉利大惊,瞪着眼睛看着唐使说:“这……这是为什么?大唐天子既然已经答应我归附,为什么又出兵到这里袭击,难道也这么不讲信用吗?”
颉利可汗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觉得自己被大唐天子欺骗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唐俭等人急忙起身说:“可汗不必惊慌,我们两人从都城来这里,没有到过李总管的军前,想来是李总管还没有接到消息,所以率军前来。如果我们两人出去阻拦,一定可以让他回军,请可汗不要担心!”说完,就携手出帐,跨上马快速离去。
颉利听了唐俭的话,也相信是实情,等唐俭等人走后,还以为不必设防,眼巴巴地望着他们退军。哪知帐外警报不断传来。有的说唐军只相距七里,有的说唐军只相距五里,于是他出营遥望,果然看到唐军浩浩荡荡,疾驰而来。
颉利知道来不及整顿军队,慌忙跨上千里马,独自逃走,部众相继四处逃窜。唐军闯入大营,如入无人之境,四处砍杀,杀死很多人。又闯入帐后,看到一个盛装的妇人,和一个少年男子,吓得浑身发抖,也不去问他们是谁,一把抓住就走。还有帐内外许多突厥男女,来不及逃跑的,都被唐军用绳索捆绑起来,一串串地拉走了。
李靖带领军队偷袭突厥大营,最后清点俘虏,竟有十万余人。颉利可汗在混乱中逃出了唐军的包围,跑到了灵州的沙钵罗部落那里。
在此之前,颉利可汗曾经任命启民可汗的同母弟弟苏尼失为沙钵罗设,统领部落五万家,在灵州西北建立牙帐。等到颉利势力衰落,各部纷纷背叛,只有苏尼失没有二心。颉利跑去依附苏尼失,想和他一起投奔吐谷浑,苏尼失犹豫不决。
恰逢李靖凯旋还师,只是发檄文命令灵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出兵追捕颉利。李道宗就写信给苏尼失,让他抓住颉利来献给唐朝,一面派遣副总管张宝相,率军进逼。颉利听到消息,逃到荒谷中藏匿起来。
苏尼失听说唐军将要到来,无法抵御,只好去追赶颉利,到处搜寻,才把颉利抓住,返回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