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看到正在踱步沉思的李治后,便停下了脚步。父子二人相视一笑,随后开始交谈起来,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今日的朝会上。
这时,李治心中突然一动,只见他向前迈出一步,恭恭敬敬地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观长孙舅舅为人睿智果敢、深谋远虑,定能够在新的职位上游刃有余,引领朝纲,为父皇您排忧解难。而房大人呢,则是经验丰富、老成持重,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堪称一绝,儿臣一直以来都对他深感钦佩。此次房大人任职司空一职,必定能够让我大唐的内政更加稳固有序!”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李治的这番话,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自己的儿子,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之色。片刻之后,李世民微微点头,微笑着说道:“稚奴,你应当多多向这两位爱卿学习,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相信假以时日,你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藩王。”说完,李世民轻轻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去,留下李治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治恭敬地回应:“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他心中思索着:“长孙舅舅与房大人皆是大唐的中流砥柱,父皇如此重用他们,定有深意。我若想日后能担当大任,必须深入了解朝政之事,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只是其中的复杂关系,还需我细细揣摩。”
几日后,长孙无忌在自己的府邸中,召集了一些亲信幕僚。府邸的正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他坐在主位上,表情严肃地说道:“如今我受陛下重托,担任开府仪同三司。诸位,我们当如何更好地为陛下效力,为大唐谋划,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一位幕僚站出来说道:“大人,如今首要之事,是加强与各方势力的联络,确保朝廷政令畅通。就像修桥铺路一样,把各方的关系都打通。同时,可在军事上提前筹备,以防边境突发战事。毕竟,有备无患嘛,总不能等狼都到家门口了才找棍子。”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此议不错。但在联络各方势力时,也要分清敌我,莫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别到时候引狼入室,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房玄龄则在书房中,埋首于各种典籍与公文之间。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卷。他一边翻阅着,一边喃喃自语:“大唐的民生之事不可小觑,水利、农业、赋税,皆需妥善规划。司空之职,关乎国之根本,我得制定出一套长远的计划来。这民生就像大树的根基,根基不稳,树怎么能长得高啊。”
此时,李世民也没有闲着。他在御书房中,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着国家的战略。御书房内的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容。“朕欲在北方边境设立更多的军镇,屯驻重兵,以震慑突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此举虽可保边境一时之安,但需考虑粮草供应与士兵的轮换等问题,否则恐生变数。这就好比一辆马车,光有马不行,还得有足够的草料,轮子也得时不时换换,不然跑着跑着就散架了。”
李世民沉思片刻:“所言有理。此事还需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再行商议,综合各方意见,方能定夺。”
李治听闻父皇又在商议军国大事,心中一动,立刻主动求见。李世民正在大殿之上与众大臣商议得热火朝天,见到李治前来,不禁微微皱眉,问道:“治儿,此时你来所为何事?”
李治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挺直身子,目光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听闻您在商议北方边境之事。儿臣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所学所知尚不足以参与如此重大之决策。然而,儿臣一心想要为国效力,渴望能从父皇和诸位大臣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儿臣并不愿一生仅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富家翁,而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