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葬礼前后(2 / 3)

出来说道:“父皇,段将军此举,彰显了我大唐军人严守纪律、刚正不阿的风范,当受嘉奖。儿臣认为,应当重重赏赐他,以为其他将士之楷模。”

李世民微微点头:“朕自会论功行赏,让他成为大唐军人学习的榜样。”

随后,李世民又提及皇后的遗言,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柔与敬意:“你娘生前一生节俭,她的遗言便是薄葬。朕亲自选定九嵕山为陵址,凿石之工仅用了百余人,数十日便完工。而且,朕遵循她的意愿,陵中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代替,只为完成她最后的心愿。朕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不受尘世的纷扰。”

李承乾听了,心中感动不已,眼眶微微泛红:“娘一生贤德,此等遗愿,尽显其高风亮节。她的品德,如同璀璨的星辰,将永远照亮儿臣前行的道路。儿臣定当以娘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

在为皇后挑选挽郎时,李世民精心挑选了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等少年。他看着这些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少年,语重心长地说道:“朕选你们,是因为你们名声嘉美、多才多艺,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朕希望你们能以敬重之心,庄重地送皇后最后一程。这不仅是你们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少年们纷纷行礼,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然而,在百官服丧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中书舍人许敬宗在看到欧阳询相貌丑陋怪异时,竟不顾场合,哈哈大笑出声。此事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皇宫,最终传到了李世民耳中。李世民顿时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许敬宗身为中书舍人,在这国丧期间,如此无礼,实在是有失体统!他难道不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吗?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承乾在一旁也皱着眉头说道:“父皇,许敬宗此举确实不当,在这举国悲痛之时,他的行为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应当对他予以惩处,以儆效尤。”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说道:“将许敬宗贬为洪州司马,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朕绝不容许有人在这等大事上肆意妄为,破坏皇宫的肃穆。”

就这样,许敬宗官职连降三级,从令人羡慕的京官一下子被贬为地方官员,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

长孙皇后逝世后,李世民为了给她追福,决定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他对李治说:“朕只希望能为你娘多做些事情,哪怕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让朕的内心稍感慰藉。朕实在是无法忍受她就这样离朕而去,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她做更多,自己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李治看着父皇如此深情,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也要像父皇对待娘这般对待自己的妻子。他在心里想着:“父皇,您对娘的深情,儿臣都看在眼里。儿臣定会以您为榜样,珍惜身边之人,不负深情。”

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玄宫后,李世民下令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让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他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栈道,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满是思念与眷恋。他轻声对着玄宫的方向诉说着:“观音婢,你在这里可还安好?朕每日都在思念你,每一刻都不曾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你走了之后,这宫中的一切都变得无趣了。”

一日,李世民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他满心期待地想登高眺望昭陵,以解心中那无尽的思念之情。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层观,指着昭陵对魏征说:“魏爱卿,你看,那便是昭陵,朕的皇后就安息在那里。朕每日都想来此看看,仿佛这样就能离她更近一些。”

魏征却故意装作老眼昏花,他眯着眼睛,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看不清啊,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呢。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