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到抗旱救灾的战斗当中。
经过数日的艰苦奋战,一口口新打的水井出现在了干涸的大地上,清凉的井水汩汩流出,滋润着久旱的农田。而那些采用了先进灌溉技术的庄稼,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重新焕发出一片盎然绿意。最终,在大唐官员与吐谷浑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场可怕的旱灾终于被成功战胜,吐谷浑的百姓得以顺利渡过难关,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诺曷钵看着百姓们又能安心种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站在田边,对百姓们大声说:“大家看看,这就是大唐的恩情呐,在咱们最困难的时候,人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咱们可一定要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百姓们听了,也都纷纷高呼:“大唐万岁!可汗万岁!”那声音,在草原上久久回荡着。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吐谷浑在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用心治理下,越来越繁荣。草原上,牛羊多得数都数不清,一群一群的,看着就让人欢喜。边境城市的贸易也兴旺得很,大街小巷都是来来往往做买卖的人,热闹非凡。
李治在长安听说了吐谷浑的这些变化,高兴地跑去对李世民说:“父皇,您瞧瞧,看来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把吐谷浑治理得可真好,现在那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呢。”
李世民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是啊,治儿,这就是两国友好的力量。咱们对吐谷浑以‘德’相待,他们也知恩图报,相互扶持,这日子可不就越过越好了嘛。咱们以后可得继续维护这种友好关系,也好让更多的国家看到咱大唐的仁德。”
在一次大唐的宫廷宴会上,各国的使节都来出席,场面隆重。李治瞧见一位吐谷浑的使节,就笑着走过去打招呼:“哟,您就是吐谷浑的使节,你们吐谷浑现在真是越来越好了,这可都是可汗和公主的功劳啊。”
那使节一听,赶忙笑着回应道:“殿下,您说得对,不过这都多亏了大唐的帮助呢,咱吐谷浑永远都是大唐的好朋友,这份情谊那是啥都换不来的。”
继续阅读
在吐谷浑那边,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庆祝丰收和国家的繁荣呢。到了节日那天,整个吐谷浑就跟过年似的,到处张灯结彩的。在那节日庆典上,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坐在高高的台上,看着台下欢乐的百姓,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诺曷钵笑着对弘化公主说:“亲爱的,你看,咱们做到了,吐谷浑现在越来越强大了,这可都是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真好。”弘化公主依偎在他身边,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回应道:“是啊,希望咱们的国家永远都这么和平繁荣下去,和大唐的情谊也永远都不会磨灭。”
而在大唐和吐谷浑的边境上,每天都能看到一队队的商队,驮着货物来来往往的。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运往吐谷浑,吐谷浑特别稀罕这些东西,都抢着买。吐谷浑的马匹、皮毛等特产,也都运往大唐,在大唐也特别受欢迎。那些商人们在边境上忙得不亦乐乎,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有一回,一位大唐商人看着刚运来的吐谷浑马匹,眼睛放光,对吐谷浑商人笑着说:“哎,你们吐谷浑的马匹可真是好,在我们大唐可受欢迎了,又壮实又跑得快,大家都抢着要呢。”
吐谷浑商人听了,也笑着回答道:“你们大唐的商品也很棒,那丝绸摸着又滑又软,茶叶喝着清香甘甜,瓷器精美得就像艺术品似的。”
这种友好的贸易关系,可不光是让大家赚了钱,还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大家通过做生意,慢慢熟悉起来,也知道了对方国家的好多事儿,关系越来越好。
在文化方面,大唐的文化在吐谷浑传播得越来越广。吐谷浑的贵族子弟们都特别向往大唐的文化,一个个纷纷收拾包袱,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