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诬告李靖(2 / 3)

禀报。李靖他……他谋反!”此语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惊愕之色。

太宗眉头一皱,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严肃地问道:“甑生,你可有证据?休要胡言乱语。”

高甑生急忙说道:“陛下,臣有证据,广州刺史唐举义可为微臣作证。”

李治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疑惑。他心想:“李将军怎么会谋反呢?其中必定有诈。”

他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的眼神中也透着一丝怀疑,但作为帝王,他深知此事不可轻信,于是下令有司彻查此案。

负责调查的官员们不敢懈怠,立刻展开行动。他们四处寻找线索,询问证人,然而,经过一番仔细的勘验,却毫无实据。这一下,事情变得清晰起来,高甑生是在诬告。

太宗得知结果后,龙颜大怒,他拍案而起:“高甑生,你竟敢诬告忠良!朕本以为你也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却不想你如此心胸狭隘,为了一己私怨,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高甑生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口中不停地求饶:“陛下,陛下恕罪,微臣是一时糊涂啊。”

但太宗岂会轻易饶恕他,当即下令按照诬告律治罪,判高甑生减死徙边。

下了朝后,李治跟着李世民来到御花园。李治忍不住问道:“父皇,您为何如此生气?儿臣也觉得李将军不会谋反,他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

李世民停下脚步,看着李治,语重心长地说:“治儿,你要知道,谋反乃是大罪,关乎国家存亡。若朕轻易相信了高甑生的话,冤枉了李靖,那将会让忠臣寒心,国家也会陷入混乱。朕必须要慎重对待,还忠臣一个清白。”

李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父皇,儿臣明白了。那高甑生为何要诬告李将军呢?”

李世民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哼,他因李靖责备了他,怀恨在心,便想出这等恶毒之计,想要报复李靖。这种人,实在是可恶至极。”

在李靖府中,李靖得知自己被诬告后,虽然心中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他坐在书房中,对身边的亲信说:“我为大唐征战多年,不想却遭此小人陷害。若陛下轻信了他,我李靖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亲信愤愤不平地说:“将军,那高甑生实在太可恶了。如今真相大白,也算是老天有眼。”

而高甑生在被押往边境的路上,心中满是悔恨。他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言自语道:“我真是糊涂啊,为了一点怨恨,就做出这等蠢事,如今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了家人。”

押送他的士兵听到他的话,不屑地哼了一声:“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你这种人,就该受到惩罚。”

长安城里,百姓们也都在议论纷纷。茶馆里,一个老者摇着头说:“那高甑生真是个小人,居然诬告李将军。李将军为我们打退了吐谷浑,是大英雄啊。”

一个年轻人也附和道:“是啊,还好陛下英明,没有听信他的谗言,不然可就冤枉好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渐渐平息,但它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大唐的朝廷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而李靖等将领也继续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看到了高甑生的下场,不敢再轻易兴风作浪;而那些忠臣良将则更加坚定了为大唐效力的决心,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忠心为国,陛下定会明察秋毫,不会让他们受到冤屈。

在皇宫的书房里,李世民独自思考着。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稳定,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繁荣的经济,更需要公正的司法和清明的政治环境。此次事件,虽然有惊无险,但也给他敲响了警钟。他决定加强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