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团伙(1 / 2)

王群的名字,在当年所有疏于管教的“不良青年们”心中,可以说是奉若神明,亦是毫不夸张的。

据传,他在那个小学毕业的时候,真实年龄,已经到达了夸张的25岁左右!

现在想想,王群当年经营自己“团伙”的思路,很简单。

就是抱定了这一个小学,以从中筛选出,那些追求“浮名”的富二代,官二代子女们。

并根据其听话的程度,以及能够提供的“价码”高低,一届又一届的,从这些权贵子弟中,捧出几个学校的“扛把子”。

再将他们送往各个初中、高中以后,继续“捧”着。

这些本就娇生惯养的“二代”子弟们,到了各个初、高中就读以后,为了维护自己小学时期的虚名,就必然会有,需要再次调动,以王群为首的,这个混子团体的时候。

利益,便随之而来。

出动一次的规模,出动人物的级别,制造的“效果”,等等,都可以明码标价。

而且,既然是帮“权贵”们出头办事,因此,也不需要太过考虑后果的处理。

本就是针对“孩子们”出手,自然也就不需要,搞出什么人命、重伤害之类的大案。大多数时候,仅是出面吓唬吓唬,便足以平事。

就算不小心惹出些“是非”来,人家“二代”背后的“一代”们,亦会出面摆平。

除了大力扶持各个权贵子弟们,获得他们想要的“虚名”外。

王群团体的另一面,自然便是努力吸收着,那些家庭条件很差的;父母不在身边,又渴望集体生活,缺乏关爱的;没钱没势,仅凭一腔热血,就想混出个名堂的;特别是一些,深受“古惑仔”系列电影影响的青少年们,等等,以壮大团伙的“威势”。

他们最初的十三名核心人员,就是有着以上家庭情况的十三个人。

一开始的时候,王群就是带着这些人,聚众一方,并自诩为“黎明十三少”,在黎明小学一代,闯出了一番“虚名”。

又借着那些权贵子弟们的升学路线,逐步在全市各个学校之中,蔓延着自己的势力。

由此,又顺便发展出了,这个团体的第二个“利益增长点”——讲和。

当许多没有门路,偏偏还想要“学坏”的孩子们,不慎惹到了这些“权贵子弟”们时,为了“自保”,他们便只有选择“掏钱”,找到王群团体,出面说和。

否则,便只有挨顿胖揍了。

鲜有“勇者”,肯“豁出去”,试着反抗一下的。

总之,他们就是靠着这种,“两面通吃,四处卖好”的模式,不断地满足着,许多无知的青少年们,心中的诉求与幻想。

使得无数穷人家的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变成“打手”,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利”。

又使得无数富人家的孩子们,成为了所谓的“头目”,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名”。

说来说去,也只不过是一群趋炎附势,恃强凌弱之流而已。

但对于那些,穷苦人家里出生,又没有学习天分的孩子们来说,那又似乎,是他们可以得到利益的唯一出路。

毕竟,如果他们的实力足够强的话,强到可以和现在的“美国”一样。

那他们的这套行为模式,便可以称之为是“大国智慧”了!

美国不也是如此,用随便印出来的“美元”,一面在全世界到处扶持政权和反对派,同时又从各个派别与国家中,斡旋获益的吗?

可惜,王群和他的团伙们,不是“美国”。

他们只是东北的边陲小城中,一群无所事事,曾经又有着一腔热血的,“无为”青年。

他们的老大王群,最终的归宿,也不过就是带着自己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