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传统与创新(2 / 3)

很空泛,喊喊口号就行,其实创新就是落实在我们这些人现在在做的这些事。

“至于你说的那些传统戏曲的功夫啊,改编啊,还是那句话,人家这是话剧嘛,她们有她们的规矩,我们黄梅戏是人家这个戏里的客人,能做到最好的肯定我会帮这些演员做到,如果观众觉得哪里不好,那其实是我这个顾问老师的工作没做到位。

“而真正黄梅戏的硬功夫,那我们也不会轻易在人家的戏里展现出来,不然观众下次来我们剧团专门看黄梅戏,不就没惊喜了嘛!哈哈,开玩笑啦,我不是专门来卖票的啊!”

纪录片最后这个采访其实占比也不多,总共不到五分钟,前面全是演员们排练顾问们辅导的流水账,偶尔加一点旁白,可以说是非常清汤寡水,也没有什么剧本的样子,一看就是官方机构自己随便拍拍,很不讲究、很跟不上潮流的老年人品味。

这就反而让这个纪录片里的东西更有可信度。

很快有人就把其中顾问老师谈传统和创新的部分剪了出来,看似一句没有回应热搜,实际上是把热搜对传统文化的探讨引导了更进一步的地方。

毕竟顾问老师和玩梗的网友们不一样,老师们是真正的戏曲工作者,她们更知道现在传统戏曲面临的问题,因此跟普通网友认为“传统要保护起来”不一样,她们更认为“传统要走出去,要吸收,要创新”,要做这个时代观众爱看的黄梅戏。

于是网络的风向渐渐开始转向,大部分认同顾问老师观点的人回过头来再想,就会发现那些说“没有规矩”“没有长幼尊卑”“没有传统之美”的评价,同样可以被归类为顾问老师所说的糟粕。

“现在台上演的都是顾问老师把过关认可过的,怎么网友比顾问老师还懂黄梅戏吗?”

“说真的就算是传统戏曲,听到长幼尊卑这种词,我以为大清还没亡呢。”

而涉及到演员们本身的唱功,大部分人这才发现,《再生缘》原来是一部话剧啊!之前讨伐之声那么大,还以为是哪个外行新编的黄梅戏呢!

这时候就有人玩起了顾问老师最后采访里那个玩笑的梗。

“一张票看两种戏,美得你们!快查查顾问老师是哪个剧团的,给顾问老师卖票冲KPI啊!”

“一觉醒来,发现全世界都找我买票,我无痛当销冠!”

“这一世,我改行当销售,拯救了一个破产剧团!”

“等等楼上乌鸦嘴,顾问老师的剧团演出很多的,还没破产啊!!”

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网络上关于《再生缘》不尊重传统文化的讨论就几乎看不见了,顾问老师素人直接变网红,在顾琦的帮助下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真的干起了销售的活,每天转发自己家剧团的演出时间,当大家发现大部分都在乡镇县城之后,不但没有交通不便之类的抱怨,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玩梗。

“老天奶啊终于轮到我们县城女孩出头了!”

“我恨你们县城贵族。”

“县城贵族有福了,我不活了。”

又过了两天,顾问老师的账号发了一张表情包,是那个很经典的哈利波特拿着枪说罗恩这玩意儿比魔法好使多了,配文:团长,当网红卖票比地推好使多了!

本来顾问老师的工作在演出之后就清闲下来了,老师本人也回到了剧团继续她们的本职工作,中年人网速比较慢,还不知道网上话题发酵有多快,没有心理准备,剧团的购票系统当天直接就崩了。没想到泼天的富贵轮到她们,剧团团长牙花子都笑出来了,马上给严加晴发信息,毕竟是她牵的线,说要送锦旗!

严加晴自然也是高兴得不行。黄梅戏那边轮到了富贵,市博这边《再生缘》的票也已经到了每日限时抢票、只提前开三天的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