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工匠、民夫被强行征集而来,带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铜凿、铁锤、撬棍、箩筐……黑压压的人群汇聚在骊山脚下,气氛凝重而压抑。
韩信亲自指挥,根据有限的线索和地形判断,划定了几个重点挖掘区域。萧何与曹参则负责协调物资与人员,确保后勤无虞。
“挖!就算是将整座骊山挖空,掘地三千尺,也一定要把王上平安救出来!” 韩信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回荡在忙碌的工地上空。
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如同蚂蚁般,对着雄伟的骊山发起了一场看似愚公移山般的浩大工程。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号子声、土石滚落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地宫之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夜明珠清冷的光辉均匀地洒满每一个角落,将那金碧辉煌的穹顶、雕梁画栋的廊柱映照得如同仙宫,却也无情地照亮了横陈于地的亲兵尸首,将这仙境衬得如同幽冥鬼域。
与寻常困兽那种焦躁、绝望的情绪截然不同,高要的脸上竟出乎意料地没有多少慌乱。他那双经历过无数风浪、看透世情的眼睛里,此刻翻涌着的是沉痛的惋惜与一种近乎冷酷的冷静。他并未急于四处敲打墙壁寻找那虚无缥缈的出口,而是做了一件看似徒劳,却极为符合他性格和处世哲学的事情——他开始沉默地、郑重地收敛那些为他而死的亲兵尸体。
他动作不算熟练,却极其认真。将这些曾经鲜活、对他忠心耿耿的士卒,一个个从扭曲的卧姿调整为平躺,用手将他们怒睁的、写满惊愕与不甘的双眼轻轻合上,整理他们凌乱的甲胄与衣袍。
没有工具,他便徒手将散落在旁的些许尘土与碎石,象征性地覆盖在他们身上,形成一个简易的坟茔。这并非为了防腐,而是一种仪式,一种告慰,是生者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
“兄弟们,是我高要谋划不周,连累了你们。”他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大殿中产生轻微的回响,“暂且在此安息吧。若能出去,我必厚待尔等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