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火器跳跃式发展——并州火帽燧发枪(4 / 4)

一旁的乾英英。

“英英,孤给你分一千东宫六率精锐,由你来负责,在太原府城外建立一所太原军工厂,原火器司的那些人,全都归你调配”

“尽快扩大人手和生产线规模,至少.....”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至少要保证一月五千把的生产量,需要什么,直接找萧锐要,实在不行,就来找孤!”

乾英英一愣。

而一旁的长孙无忌更是张了张嘴,心想这等重要的机构,交给一个女人负责是不是不太好。

然而,注意到李承乾似乎已然预料到他态度,而瞪过来的眼神。

当即抿了抿嘴,选择了沉默。

“殿下放心,奴婢保证完成殿下所托!”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注意到一旁李泰明显想要说什么的样子,淡淡一笑。

“你身为魏王,有八百的兵卒名额,孤准也组建一支火枪队,不过丑话说在前面.....火器技术,乃是我大唐国家机密!”

“你我的脑袋可以掉,但是火器机密不可泄露!”

“哈哈哈!皇兄你就放心吧!”

翌日。

随着太原府如今识字率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每日买一份《大唐新报》,几乎也已经快成为了太原百姓们,每天的日常。

各大工坊,商铺,酒店更是每日都有一定数量的订阅。

然而。

这一日就在大家或是拿着家中烙好的葱油饼,或是在街边的早餐铺子喝一碗老豆腐的时候,报纸上的一则醒目标题,却是瞬间惊得所有人愣住。

《大唐新报》:“为保障并州道新政推行,稳定商路安全,防止周边敌国和匪患劫掠边境,经皇帝陛下准许,太子殿下决定扩编招募新军,五万人......”

“卧槽!快,臭小子别吃了,快,快去水泥厂那边通知你兄长,太子招兵了!让他去试试!快!”

“招兵啦!太子殿下终于又要招兵啦!”

“快,快看看去哪里报名......”

大唐,长安,甘露殿旁的木楼之上。

“啊欠!”

一声喷嚏猛然从李二的口中喷出。

正看着吐谷浑信使,送来的慕容伏允的亲笔信的李世民,不由得吸了吸鼻子,本能的将目光朝着并州的方向看去。

“那小子,应该,大概,也许......不会给朕找麻烦吧?”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