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苏联时期的机械设计理念(1 / 2)

萧鹏揉着自己的屁股,这一路过来差点儿颠死自己。

他实在受不了这一路慢悠悠的速度了,所以选择摩托车。

这也是科伊达村的主要交通方式,平均每十户人家里有一台摩托车——而且还基本都是前苏联集体农庄时期的遗留物。

科伊达村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当年红旗农庄的成员。

苏联解体的时候,当然也冲击到了这边。

很多人选择了离开,现在这里的人数不如当年的十分之一,而且当年很多的农庄集体资产也变成了私人资产。尤里刚来这里的时候就买了一辆摩托车成为他们的交通工具,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这还是他们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边的生活怎么样可想而知。

萧鹏刚看到尤里的摩托车的时候还很兴奋——那是一辆乌拉尔M-72三蹦子!

老版的!

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这只要能用的东西就都不会扔!

老版乌拉尔M72摩托车已经停产六七十年了吧?

这简直是传奇中的传奇了!

在1935年的时候,德国陆军成立了一个军用摩托车部队,军方要求宝马、尊达普等三家德国企业研发一款挎斗摩托车,具体要求就是可以搭载三名乘客,最大负重五百公斤,有越野能力等等等等。

最后获得军方订单的摩托车有两款,一款是宝马的R75,一款是尊达普的KS750。

这两款摩托车对世界摩托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龙国制造的第一辆摩托车‘井冈山摩托’其实就是尊达普KS750的翻版。

虽然当时苏联和德国曾经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斯大胡子还是挺有危机感的,准确的判断出这只是德国的权宜之计,于是苏联人也为了和德国的战争未雨绸缪做了大量的准备——当然,后面的历史说明,很多准备都是无用功。

但是有一项他们倒是做对了,那就是他们认识到了机动性的重要性,想尽办法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其中就包括仿制宝马R75。

他们从当时的中立国瑞典购买了五辆宝马R75然后偷偷运送回国进行拆解复刻,于是到了1941年的时候,他们生产出了苏联产偏三也就是乌拉尔M72。

不过乌拉尔M72和宝马R75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比如说宝马R75有挎斗加热功能,而这个功能在乌拉尔M72上只就只有少部分保存了这个功能。他们把宝马R75最大限度的简化,两者比较起来乌拉尔M72更加的皮实耐造,做工粗犷到不甚讲究的地步。

这也是苏联的设计理念:一切华而不实经不起实战考验的设计都是摆设!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仿制宝马R75而不是尊达普KS750的原因:后者制造技术更加精贵,需要大型冲压机床,而宝马R75则是用钢管焊接的车架,制造更方便适合战争时期大规模生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龙国。

尽管龙国最早的摩托车是仿造的尊达普KS750,但是那车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在历史长河,被仿制苏联乌拉尔M72的长江750取代。原因就是因为后者结构更简单。

为什么一辆最起码六七十岁的老乌拉尔现在还能用?

实在是结构太简单了!

就这么说吧,一个懂机械能看明白图纸的焊工,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自己都能造出来一台这玩意!它采用的水平对置低转速风冷发动机,至少稍微懂点儿机修都可以拆卸维修。

而当年苏联的M72真的是在二战立了大功!因为过于皮实甚至很多战场上的德国士兵都愿意选择缴获来的M72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宝马R75。

而俄罗斯也没有忘记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