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制度的特点:
国家管控:国家对作为货币的贝币有严格管理,贝币需由工匠进行打磨,在两端钻磨出空洞,便于携带。而且对贝币所使用的海贝有严格要求,必须完整无缺且种类符合规定,这使得即使在海边,能够用以制造贝币的海贝也数量有限。
货币单位规范化:商代中晚期,商朝政府对货币单位进行了规范化。商朝中期开始使用“半两”作为铜贝的重量单位,到商代晚期,则统一规定铜钱的重量为“一钱”,这种货币单位的规范化为商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多种货币并存:商朝时期同时存在贝币、铜贝和青铜器等多种货币形式,它们在不同的交易场景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使用偏好和流通范围。
商朝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也为后世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周朝的货币制度较为复杂,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西周时期:
主要货币形式:
贝币:西周初期,贝币依然是重要的货币之一。天然海贝因稀缺性和美观性,成为交易媒介。其通用计算单位是“朋”,即五个贝币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金属货币:到了西周中后期,出现了青铜贝币,这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此外,还有金银贝币和玉石贝币,但这些主要用于赏赐,不作市场流通。
货币制度特点:
确立货币标准:西周对海贝货币做出区分,确立小型海贝作为货币,大型海贝只能作为装饰品,这是货币制度上的创新。
重量计算单位的出现:发展至周孝王统治时期,出现以重量为货币计算的单位——“寽”,一“寽”大概是十二铢(即半两)。此后,西周货币计算发展为重量计算,且由于铜贝铸造过程中存在重量差异,以重量计算更为科学合理,也为东周青铜铸币以重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货币形式:
布币: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它形似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镈”,因“镈”与“布”发音相似,故而得名。布币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类型。
刀币:模仿生产工具“青铜削”铸造而成。其特征完全似刀,有刀柄、刀身,刀柄顶端有个小圆环。从形状上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从发行方和区域上主要分为燕国的明刀和齐国的齐刀。
圜钱:中国古代最早的圆形铜钱,为圆形圆孔。它是秦国发行的货币,其诞生标志着货币形态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为秦朝统一六国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铜贝:在春秋时期初期仍属于主要货币,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逐渐被其他金属铸币取代。
货币制度特点:
币制混乱,种类繁多:周朝麾下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各自铸行的货币在各地都能流通,形成了多种币制和多种币型共存并用的局面。
金属铸币技术成熟:这一时期,金属铸造技术相对成熟,推动了大量金属货币的铸造和流通,满足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流通货币的需求。
总体而言,周朝的货币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为后世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借鉴。
五、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货币种类繁多:
布币:主要流行于黄河中游的三晋(韩、赵、魏)和两周地区。它由农具铲演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