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真相大白(2 / 5)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3264 字 4个月前

我来找种溪。”

张叔夜一脸狐疑,分明看到张明远脸上有些许泪痕,像是大哭了一场,也不好当面揭穿,就叹道:“种溪昨日就离开东京,回京兆府去了。翰林国画院放假了,眼看中秋佳节来临,如何不让他回家乡与亲人团聚。想必你念兹在兹要回终南山看望你师父,我还以为你早回终南山了,没想到在此碰到了你。”张明远动了动嘴唇,一言不发,心中依然伤心难过。

张叔夜欲言又止,张明远看着张叔夜头上的叶子,问道:“大人,你头上为何插着叶子,不知是何树叶?我素知东京人家喜欢头上簪花,我们路过洛阳也见过把牡丹插在头上,可簪叶却很少见,还望大人赐教?”

张叔夜笑道:“立秋之际,把楸叶簪在头上,乃京城习俗,你们远在京兆府终南山,不知也不足为奇。恰好还有一片裁剪好的,你也插上好了。”便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拿出一片裁剪的叶子递到张明远跟前。

张明远轻轻摆了摆手,叹道:“我可没这心情插这东西,算了,大人还是留下自己用好了,给我也是浪费。”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在此时,有两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张叔夜见状,随即拉着二人对张明远介绍道:“此乃长子张伯奋,次子张仲熊。”又对二人介绍张明远。张明远见张伯奋笑容满面,张仲熊似笑非笑。三人互相拱手回礼,不再陌生。

张叔夜指着前面,道:“本官府邸在上土桥附近,既然明远至此,岂有不去家中做客之理?”

张明远道:“恭敬不如从命,就怕麻烦大人。”随即跟随张叔夜父子和小厮一同前往府邸。

一路上,人头攒动,垂柳荡漾,汴河风光,美不胜收。瓜果飘香,茶酒满目,店铺林立,目不暇接。翩翩美少年也乘舟,谈笑风生。岸边妙龄少女也泛起花痴,许多路过的妇道人家更是目不转睛,皆看向船头,差一点撞到垂杨柳的树干上去了。

岸边年老的算命先生却捋了捋胡须瞥上一眼,摇摇头,默然不语。叫卖楸叶的小商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几个老太太带着小孩子,驻足观看,皆买来裁剪后插在头上,走来走去,笑容满面。

费无极只顾走路,哪有心思去看这些,就是汴河边酒楼里歌妓的卖唱,也无心去听,走着走着,张叔夜突然惊道:“那不是费无极么?没想到也来东京了。他旁边还有一个人,本官不认得。”

此言一出,张明远本以为张叔夜在开玩笑,并不予以理会。但张叔夜拽住张明远的胳膊,张明远瞥了一眼,顿时一怔,居然是费无极和明哲。他们且走且谈,但见费无极摇摇头,伤心难过的样子,明哲也咬牙切齿,不知说些什么。

张明远依然无动于衷,张叔夜见状,惊讶万分之际,问道:“你们吵架了,莫非有什么误会?”张明远一言不发。

张伯奋道:“父亲提及张明远,必言费无极。他二人从来都是形影不离,如今好似形同陌路,其中必有隐情。”

张仲熊乐道:“兄弟反目成仇,并不奇怪。曾几何时,战国时代,庞涓与孙膑也是同门之谊,后来也反目成仇了。”

张明远喃喃道:“没有,我们还是好兄弟。只是我眼下心情不大好,还望见谅。这与他无关,乃是我自己的私事。”

张叔夜紧锁眉头,诧异道:“可你连看他一眼都不愿意,如何是好?这可是匪夷所思之事,毕竟你们情同手足,好的不得了,如胶似漆,羡煞旁人。旁边不知何许人也。”

张明远道:“那是恒山派玄空道长座下弟子明哲,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我真的没和无极翻脸,就是自己有些伤心难过罢了。”

张叔夜和张伯奋、张仲熊面面相觑,大吃一惊。原来张叔夜告诉儿子们,张明远和费无极皆是孤儿。张叔夜让张伯奋和张仲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