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姓之忧(2 / 4)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476 字 4个月前

,无出其右。赚钱和流水似的。”

老太太笑容满面,道:“长子开了瓷厂,还有船队,故而几个弟弟一起帮忙,他们过的还好,让我们也过去享清福,可我们祖居太原府,世世代代在此,不愿去江南,那里夏日雨多,冬日又阴冷,不常见太阳,我们怕身子骨吃不消。故而留在太原府,他们时常北来带着孙子孙女看望我们,也算他们的一片孝心了。只是--”

费无极追道:“只是什么?老人家不必吞吞吐吐,但说无妨。”

老太太尴尬一笑,勉为其难道:“常言道,‘大厦将倾,难以支撑。’外面看着阔气,里面其实难着呢,如之奈何。我等素知端王继位多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偏偏不务正业,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世人皆知。如今‘花石纲’造祸天下,朱勔狗贼,人人得而诛之。”

老头气喘吁吁之际,伸手一指,气道:“你们有所不知,我那长子靠大船运送景德镇瓷器过活,日子本也逍遥自在。偏偏朱勔搞‘花石纲’征调私船,许诺补贴官府银子钱,可是要我儿先运送‘花石纲’,而后才给钱。我儿轻信这鬼话,白白运送一分钱没赚,只因风浪大作,整个花石翻船落水,官府将我儿下了大牢,我只好劝他卖掉所有船只,才买通蔡京的管家,落得个刺配永州的下场,保全一条身家性命。如此害得我儿倾家荡产,差点搭上性命,岂有此理?听说是蔡京的馊主意,这老贼,鬼主意多如牛毛,岂不令人痛心疾首?”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明远赶忙安慰,道:“老人家慢慢说,不必生气。”惠松道:“老人家一定有苦难言。儿子的事,自然也牵挂于心了。”

道空道:“没曾料想,大宋江南也有令人义愤填膺之事。可见我大宋也是内忧外患,不敢想象了。”

老太太恨恨的道:“你们说说看,这岂不是没有公理了么。欺人太甚。蔡京作威作福,朱勔大搞‘花石纲’,江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费无极气道:“的确没有道理。实乃贪官污吏所为。”明哲摇摇头,道:“欺人太甚,可恶之极。”

惠松掷地有声道:“没有天理,如之奈何?”

道空道:“朱勔搞‘花石纲’升官发财,还要坑害黎民百姓,不放过商人,岂不可笑?这事自然容易引起世人非议,也难以服众,是也不是?”不觉握了握拳头。

玄空道:“这蔡京难道不懂其中道理?岂不匪夷所思了?想方设法搜刮黎民百姓,岂有此理?”

张明远轻轻摇头,苦笑道:“恐怕是他手下那些贪官污吏搞的名堂也未可知。人生在世,最苦的便是黎民百姓。”

费无极道:“如何也想不明白,这莫名其妙的鬼主意,岂不搞的怨声载道了?”一瞬间百感交集,低下头,欲言又止。

明哲道:“难道官家要官逼民反么?岂不可笑?”自然听说了不少江湖上的传言,毕竟盗贼蜂起,好生了得。

惠松气急败坏,握了握拳头,气呼呼道:“难怪王小波、李顺要犯上作乱,也是被逼无奈,故而才铤而走险,恣意妄为。这‘花石纲’弄不好也是危机四伏,世人如何不知。听说山东近来也有不少草寇专门杀富济贫,江南也有不少对抗官军的地头蛇。”

道空仰天长叹道:“原来也不是他们犯上作乱,只是黎民百姓受到压迫,自然要揭竿而起了。”张明远和费无极听了这话,动了动嘴唇,叹了口气。

老头摇摇头,笑道:“我也说,事到如今,得过且过好了。反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都忍辱负重,老夫这又算得了什么。好歹有手艺,也能养家糊口了。我儿时常回来诉苦,说这江南遍地黄金,也止不住官家如此搜刮,是也不是?‘花石纲’之事,世人皆知。”

老太太用手示意老头别再说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