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宣德门(2 / 4)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526 字 4个月前

,别人有错,还能言善辩,可把那黑说成白,白说成黑,就笑了笑,叮嘱道:“看看你,孩子气太过。少说一句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倒好,当着人家摊位客官面胡说八道,人家不生气就奇怪了。可见这祸从口出,实在颇有道理。苏东坡当年就是祸从口出,世人皆知。”“无极,干爹知道你有口无心,不过一句玩笑话。”

种师道劝费无极道:“不过,出门在外,且不可如此意气用事。如若碰到歹人,可要麻烦许多。如若闹出祸端,要吃官司不说,还要受气,很不划算。一个外地人抵达京城,人生地不熟,初来乍道。你如何知道这水有多深多浅?岂不闻,‘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些商贩或许与官府有瓜葛。常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无极以后要多加小心。不可因小失大,自寻烦恼。”不觉叹息不已,摇了摇头。

“无极真逗,这在京兆府也不可如此,何况东京开封府汴梁城了。你哪里知道,我娘说,‘这挑葱者可见不得卖蒜之人。’各有买卖,却互为相克。你说人家的不好,就是打人家的脸。无极也真行,佩服,佩服。”种浩素知费无极这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想起自己当年随爹爹去集市也这般经历,自然心知肚明,马上叹道。

“有什么了不起,大惊小怪,小题大做,鸡毛蒜皮,鸡毛蒜皮。”费无极摇摇头,摆摆手,笑出声来。顿时灰头土脸,无精打采。种溪笑道:“我却觉得无极哥哥没什么错,实话实说有什么不对?畅所欲言,有何不可?”费无极道:“溪弟果然是好弟弟,无极哥哥本来就所言极是。”张明远、费无极见费无极和种溪一唱一和,摇了摇头,乐个不住。

种师道还要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便带着种浩、种溪、张明远、费无极等人找了家食店,点了几道菜,要了一壶茶,喜乐无比的畅饮开来。这嘴里吃着菜,味道不错,喝茶起兴,居然忘了方才的不快。

“那边有正店。”种浩环顾四周,见这店铺显然没对面店铺大,对面人头攒动,有不少拉骆驼的波斯人,走来走去,进进出出。路过的东京百姓皆喜笑颜开。波斯人头戴围巾一样的帽子,浓眉大眼,身材高大,一个个留着八字胡须,威风凛凛。一身白袍,倒好比那西夏人了。不过如今西夏党项人早已被中原大宋人给同化了不少,党项人也是宋朝人的服饰打扮,党项人引以为傲,不在话下。

如今波斯人来到大宋,他们拉着驼队前来,一个个富得流油,自然大有气派。故而这东京许多店家对波斯人都毕恭毕敬。波斯人通常都是大手笔,住店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小半年。给东京店家带来不少银子钱。由此,见波斯人进城,乃是一大喜事和乐事。

“对,我看到了。有波斯人,想必是老字号的正店了。”种溪点点头,一杯茶下了肚。“叫什么名字?”费无极问道。“孙羊正店。”种溪看得仔细。店铺大旗写得清清楚楚,门口匾额也道:孙羊正店。四个红色大字,在黑色牌子上,熠熠生辉。“他们有什么好吃的。”张明远又问。

“好像是专门卖羊肉的,不过就是有一点不好。”种浩路过打听了一番,故而记得很明白。“不过什么?”费无极问道。“就是太贵,我们可吃不起。”种溪乐道。“抠门!”费无极挖苦起来。“不抠门,你掏钱好了。”张明远用手指头朝费无极后脑勺轻轻敲了敲。“我还是吃我的豆腐好了,果然味道不错。素闻嵩山少林寺的和尚最喜欢这豆腐。”费无极乐道。

种师道乐道:“豆腐与豆芽一同入口咀嚼,便是美味佳肴。这素菜中,必不可少者,必是这豆腐。如此说来,豆腐也算美味佳肴中的翘楚了,你们可别瞧不起。豆腐最是养生菜中的极品,东坡豆腐,妙不可言。不过如若心急,便要麻烦了。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心急若吃豆腐,便要烫嘴了。汤的嘴巴火冒三丈,哭鼻子。”张明远、费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