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Bella Ciao(4 / 4)

一首七八十岁的意大利老歌,1944年诞生,后来因为在南斯拉夫电影《桥》中作为插曲,而在中国广为传唱。

令人意外的是,方敏抒居然反问那个外国老哥,“Be Ciao?”

这下轮到外国老哥愣住了,他的脸上继而流露出惊喜的表情,“真的会唱我们意大利语版的歌词?”

方敏抒点点头,“意大利语我不会讲,这首歌会唱。”

这时,赵昔瑞走过来,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吉奥瓦尼教授,我们可以叫他吉教授,或者老吉,都可以。”

大家笑了。

老吉摆摆手,对方敏抒说,“我愿意支付小费五百元,我来弹吉他,你来唱,怎么样?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带一个视频回去。”

方敏抒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可以。”

于是赵昔瑞跑去把他的吉他拿过来,给了老吉,并表示负责录视频。

方敏抒又和老吉一起重回歌台。

“我没有去过意大利,”方敏抒说,“听说在意大利的街头,只要一唱这首歌,整条街都会炸锅。”

“哈哈,”吉奥瓦尼说,“这是肯定的。这首歌在意大利的地位,就像《我的祖国》在中国的地位。”

“而且,”方敏抒想了想,“英勇又悲壮,即使是舞曲,也可以唱出悍不畏死的声调来。”

她之所以这么说,她之所以会,是因为她那个世界一样有那两场残酷无比的战争。

两人落座,各自准备了一会儿,老吉拨动了琴弦。

方敏抒依着那旋律直接进入了状态,这一次,她是站着唱的。

表情丰富,动作也多。

她说歌手自己就是乐器,所以她会摇曳着把响指打在节拍上,所以,她会在吉他声单薄时把手掌当成鼓点,用自己的吟唱配出更好的和声。

这首歌的背后,带着意大利游击队在那黑暗的数年中为对抗法西斯而做出的英勇斗争的血泪。

英勇又悲壮。

但唱出来,却很欢快——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啊姑娘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啊姑娘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这花属于游击队战士,他为自由献出生命。”

(Be ciao,姑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