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努力下展开的。 虽然,最终在慈禧面前一碰即碎,康,梁等人也不得不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不过,这样一场改革变法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所以,接下来的各种运动也在这次运动的经验下变得愈来愈成熟。 终于,随着最后的一位拥有绝对权力的满族政治领袖慈禧的逝世,清帝国再也没有能力去压制人民的呼声。 不过,推翻了清王朝之后,新生的国家依然风雨飘摇。 袁世凯虽然干了很多实业,不过,在周边的各种阿谀奉承之下也糊涂了起来,接下来的一次称帝就彻底的败坏了其所有的名声。 虽然蔡锷的军刀及时的制止了袁世凯晚年的这场闹剧,但是,接下来的大总统们的表现则更加糟糕。 于是,看尽风雨的梁启超逐渐明白了,这种变革的关键在于年轻人。 虽然上梁不正下梁歪,但是各种新思想对于老年人的效果其实并不是那么明显的。 这么一来,想要找到出路,唯有这些新建立的学校中的孩子们。 接着,李老师就举出了1900年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 而接下来的时间,梁启超在这上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而且做得比他的老师康有为要多得多得多。 毕竟,康有为流亡海外之后的各种行为其实也是颇有争议的。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各种新式的学校中就常常可以看到梁启超先生各种呕心沥血的演讲了,而这篇《敬业与乐业》就是其中最为给力的一篇。 接着,就开始讲前面部分的中心敬业了。 自然,李老师就从自身说了起来,毕竟,教师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职业。 而做到敬业其实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语文老师。。 毕竟,从成绩上来说,语文成绩的提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语文涉及到一个综合的理解能力是真正的百科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