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样的电路显得错综复杂。 虽然连接方式无非就是串联并联和逻辑电路,但是要理清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好在语文课还是能稍微让人显得放松一下。 似乎长期以来坚持的读书摘记有了效果,所以面对起新的内容显得轻松许多。 补课的前几天李老师都在讲解字音和字形的问题。 不过,沆瀣一气这种词语似乎还是不太好懂。 课堂上李老师一提出这个词语,马上孙灿就给出了标准答案比喻两人臭味相投。 李老师笑了笑说“这个成语从典故上来说其实并不是贬义。” 接着,李老师就开始讲起了典故。 原来,是一次科举考试中的故事。 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崔沆是主考官,崔瀣则是考生,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崔瀣的文章算是艺惊四座。 所以,考试完成后崔瀣自然就得到了崔沆的赏识,这么一来提升很快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毕竟,伯乐相到了马之后平步青云其实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自然,这事情本身没什么问题。 毕竟,崔沆作为考试的主考官提拔文章写得好的崔瀣其实无可厚非。 但是,沆瀣两个字在一起的意思则是水汽之类的玩意。刚好,主考官和考生的名字碰上了这两个字而且两人还是同姓,于是,在当时那些玩墨的文人之间就有了沆瀣一气这个类似玩笑的话语。 不过,对不知情的人来说,这话似乎就是在暗示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关系。 接着,不知内情的人就以为崔沆和崔瀣两人徇私舞弊。。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就变成了形容臭味相投的两人,变成了完全的贬义词。 接着,李老师话锋一转说“当然,我不能要求你们全部知其所以然,毕竟语文之路永无止境。不过,如果碰到自己觉得比较不好理解的词语,最好还是刨根问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