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章:《岳阳楼记》(1 / 2)

真实的视角 鲁油 2205 字 2020-01-27

翻开之前的笔记,唐宋八大家包括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及欧阳修一门六人。  而欧阳修一门包括欧阳修本人,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自然,这么一看,似乎曾巩的存在感不高。  于是,在唐宋八大家这里也打了个问号。  接着,继续看起了这篇课文。  在范仲淹的笔下,洞庭湖的浩浩汤汤确实就体现了出来。  虽然,现在的洞庭湖比起北宋时候小了几圈,不过确实还是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又读了两遍之后,吴真实发现,范仲淹写的确实很好。  短短的几行字就将岳阳楼前洞庭湖的春夏秋冬给描述了一遍。  自然,这么一来,也就对唐宋八大家有了更深的怀疑了。  于是,第二天,早自习,吴真实就问李老师唐宋八大家为什么没有范仲淹。  自然,对于这种问题,李老师也需要时间来组织语言。  思考了一番之后李老师说“这个和古文运动有关。”  “古文运动?”吴真实问。  “对,就是古文运动。”李老师说。  接着,李老师继续说“你想想,两晋以及南朝的文章是不是很少有进课文的。”  吴真实想了想说“好像是的,出了陶渊明的和那个什么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文章。”  李老师继续说“嗯,那个《咏雪》,刘义庆写的。这个话是才女谢道韫说的。”  接着,李老师继续说“其实,这段时间古文不少。但是,辞藻过于华丽,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所以,接着就开始了古文运动反对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文章。”  吴真实说“那《岳阳楼记》不也是忧国忧民吗?”  李老师继续说“嗯,没错。不过,范希文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参与者。”  停顿了下,李老师继续说“唐宋八大家,是八个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所以欧阳修一门五人全部入围。”  自然,这么一来,吴真实算是明白了,这唐宋八大家其实只是一种评价方式。  于是,回到座位又开始了早读。  接着,到了语文课,跟着李老师的节奏开始纵观起《岳阳楼记》来。  跟着李老师的讲解,重新梳理一遍全文,一下子豁然开朗。  于是,中午打开电脑又开始思考起了这些内容。  首先自然就是搜索唐宋八大家了。  毕竟,李老师讲的似乎还是有些不太懂。  接着,查了资料才知道,是一个明朝的叫朱右的人将八人的文章编出了一本《八先生文集》;接着,多次引用之后,文集中的八人就被称之为唐宋八大家了。  明白了这些之后自然又开始查起了范仲淹的生平。  毕竟,能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感慨,那么人的经历自然也是相当丰富的。  果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似乎是相当不幸的童年。  不过,求学之路似乎越是艰难就越努力。  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靠着真才实学走出了一条路。  接着,一系列的经历证明范仲淹不仅在治国上有才能,打仗也非常厉害,可谓文武全才。  毕竟,随着李元昊的自立,北宋的情况是显得比较危险的。  毕竟,东北部有强大的辽国,西北又有新兴的西夏。  不过,好在李元昊的多次兴兵都无法在范仲淹这边赚到任何便宜。  但是,接下来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似乎由于反对太过强烈而没有获得想要的效果。  接着,吴真实才知道,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并不在岳阳楼。  这篇《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看着《洞庭晚秋图》这幅画写出来的。  这么一来,吴真实就明白了,为什么范仲淹没有写岳阳楼。  毕竟,按画名来推断的话,画是画的洞庭湖,即使有岳阳楼也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所以,虽然名字是《岳阳楼记》但是,确实不太可能去仔细的描述岳阳楼。  毕竟,范仲淹都没有去看新修的岳阳楼。  虽然送画的人可能有一些描述,但是凭借着这些描述自然也不好下笔。  所以,索性,范仲淹干脆就放开了笔画,主写起了洞庭湖。  自然,接下来吴真实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