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中秋的仪式感(2 / 4)

生了个女儿冯曦,嫁在了隔壁镇。

这月饼挺大的,直径有差不多15厘米。

这也是因为他们这有拜月的习俗,才会送这么大的月饼。

用来拜月的月饼,最后切的份数是看家里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份。

他家人多,要是月饼太小就不好分了,每一份连塞牙缝都不够。

冯晔两兄弟抬了一张桌子到院子里对着月亮放好,桌子前铺设了一张席子。

然后放上“月神”牌位,以及圆圆的大月饼、各种时令水果等祭品,最后点亮红烛,就可以开始拜月了。

不过,拜月为女子之事,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拜灶”。

因此,席子上坐着的是萧春秀和叶青灵、杜桂兰她们。

当然,小孩子不分男女,也都坐在了其中。

而冯家清父子三人分别担任主祭、执事、赞礼的职位。

一切准备就绪,作为执事的冯暄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

冯家清是主祭,接过来后,借着月光与烛光,抑扬顿挫地开始诵读:

“维庚午仲秋,

诚炎黄儿女,兴华夏之名;

复礼从德,祈告夜明:

乾坤万事,日月五光。

普天盛欲,心宇玄黄。

……

兹呈斯文,饮地横觞。

祀於神灵,伏祈尚飨。”

他诵读结束后,就将祝文在红烛的火上点燃,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冯家清随即退开,席上坐着的众人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三炷香,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冯晔站在边上,看着他们认真而虔诚地一个个上前祭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还真的挺有仪式感的!

但再过十几年,别说这种仪式了,就连月饼也不稀罕吃,仅仅是买一点点应付一下而已。

直至所有人拜完,身为赞礼的他才唱道:“礼成”。

至此,中秋拜月仪式完成。

“月神”牌位和香炉相继被撤下。

“吃月饼了,阿嫲,快切月饼。”

孩子们围在祭桌的旁边兴奋地叫嚷着。

萧春秀笑着拿起大月饼,用刀切开。

月饼的香气在夜空中弥漫开来,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大月饼一共切了九块,为了照顾三个小的,特意切了三块大一点的分给他们,其他六块都差不多。

一人一块,个个都有份。

孩子们接过月饼,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脸上满是开心地叫嚷着“好吃”。

月饼对他们来说太美味了,一年也就中秋能吃到,太难以吃到了。

……

次日一早,冯家清和冯家凌开着小破船送鱼干去了县里卖。

而冯晔则开着旭日旭日号去了镇上接小姨子。

也不知阿灿打的什么主意,死活非要跟着。

在路口等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了叶青雨乘坐的那趟班车。

“姐夫。”

叶青雨带着行李下了车,脆生生地叫了一声。

“阿雨,就你一个人来的?”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来过。

“嗯,哥哥送我到镇上,上了车才回去。”

“走吧,先带你去买点东西。”

“不用了,姐夫,我都有带。”

“毛巾牙刷什么的也带了?”

“嗯。”

“那行,我们直接回去。”

冯晔点了点头,伸手就要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