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毛衣社(2 / 3)

知道该怎么定价,只好故意报一个高价,先看看店家怎么反应,她再慢慢回旋。

果然,她刚报完价,女店家就有些后悔方才的莽撞,好在她丈夫施复还算机智,赶忙补救道:“我媳妇不懂物价,依我看的话,平针毛衣去五十文,麻花针和凤尾针各去一百文,怎么样?

刘桂圆心下了然,摇头道:“我报的都是成本价,你这样去太多,我们可就赔本了。”说着就要走,同时对大姐二姐说:要不咱去别家问问,清河镇那么大,还愁卖不出高价。”

刘红枣和刘花生秒懂,三人还没走出店门,就被身后的店家拦住了,那个男店家就说:“三位姑娘别走,我给你们一个实心价钱,平针毛衣四百文不变,麻花针和凤尾针各便宜五十文咋样?”

刘桂圆觉得这个价钱还行,但是面上不显,继续说道:“我这个价可是不染色的价,要是染了寻常颜色,每件还要再加八十文。”

其实她之前问过羊毛染色,每斤羊毛染色五十文,每十斤羊毛出八件毛衣,这样算来,每件毛衣染常规色大概六十文,她报八十文,算是赚个差价。

“行,这个价钱就这么定了,以后你们织好的毛衣就往我这送,染色和没染色的我都要。”施店家有心包圆她们织的毛衣,当下就要签个协议,以后她们打的毛衣都往这里送。

“多少你们都能吃得下?”刘桂圆就笑了,看来这家成衣铺胃口不小。

“这你放心,我家自有销路,只要你们答应,不供给别人家毛衣,咱们就按这个价钱合作。”俞氏一开始打得就是这个主意,她娘家在太安府城开着好几家

成衣铺,不愁销不完这些货。

“行,那咱就签个一年协议,到明年如果合作得好就再续签,咋样?”刘桂圆如今识字认字,不怕签协议。

于是,两家五人花了大半天时间,将协议内容拟好,约定好出货时间、新针法的定价,以及不同款式手笼的价钱,并花钱请了一位中人,在他的见证下,签好了一份供应毛衣的协议。

临走前,俞氏首先下了第一笔订单:十件桃红色毛衣、十件绯红色毛衣,十件丁香褐色毛衣,三十件纯色毛衣,手笼五十副,三种针法都要。

“这是定金,半个月内我要看到货。”

俞氏按照订单的三成,先给了刘桂圆她们十一两,半个月内见到成品后,就可以得到剩下的二十六两。就是说,这第一笔订单价值三十七两多!

回家的路上,刘红枣坐在马车上就发愁了,问刘桂圆:“不算手笼,毛衣就是六十件,咱三个半个月织不出来吧?”

刘花生点点头,她才学会织毛衣,就是织得再快,也来不及,想了想说:“要不,叫刘金娣她们帮着织?”

刘桂圆舔着嘴唇,仔细想了想说:“光她们不够,我还发动半个村的人帮我们织毛衣。”

等回到家,刘桂圆叫来四奶奶和顾氏两家人,问她们要不要学织毛衣,每织出一件可以挣五十文钱,前提是要在她这里签协议,绝对不能泄密。

四奶奶就笑着说:“签协议就签协议,只要能挣钱,俺才不会往外说。”

徐善妹心里一直感恩她们,跟着点头附和道:“你们放心,我和狗娃哥都不会往外说。”

顾氏和刘金娣互相看了一眼,刘金娣就拍着刘红枣的肩说:“红枣,我是啥人你还不知道吗?你在俺家搓冰粉,多少人来打听,我可都没往外说过。”

刘红枣抿着嘴笑,打她一下,说:“明早你们都来,我教你们打毛衣,咱刚接了一个订单,正缺人手哩。”

刘桂圆算过,加上她们八人,她还要再招二十二个人,只有至少凑齐三十人,她才能在半个月内做出订单要求的毛衣件数。

况且,这第一单只是试单,等完成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些人手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