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圆这才知道这一时期手套不叫手笼,手笼的款式和后世有些不同:第一,手套套口一般只到手腕,手笼套口更长,可以到胳膊肘附近;
第二,手套有五指独立、拇指独立、拇指和食指独立等多种款式,手笼就只有五指独立和拇指独立两款;
第三,手套有半指款式,手笼没有,它要么五指独立但全指包裹,要么四指合并四指包裹,大拇指歧出,反正没有分指这一说。
知道这个概念,刘桂圆马上脑子里就想到了缝手套卖,缝全指手套、分指手套和露指手套,当然最少不了的就是翻盖露指手套。
手套虽然不算舶来品,算是手笼的孙子,但不妨碍刘桂圆更新一下手笼2.0版啊!
想到这里,刘桂圆自然而然道:“大姐,咱缝手套,不,咱缝手笼卖吧,我知道缝哪种既暖和又方便活动,从现在卖到开春,可以卖好长时日呢。”
这时的手套没有毛线,不能织只能缝制,就像做衣服那样,天凉用一层单布,冷一些就在里头絮上棉绢等物。
普通人用棉布和棉絮,富人用绫罗绸缎和羊绒,有的人还用动物毛皮,但刘桂圆不打算做那种高端手套,她要做就做适合老百姓的低廉产品,挣个舒心钱。
说干就干,刘桂圆将半指手笼一说,刘红枣对着棉布比划了半天,两下一剪裁,手指部位缝上镶条,一个半指手套就诞生了,不得不说,刘红枣的手就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