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她原来搓冰粉要么在顾氏家,要么自己关着屋门搓,可是炒西瓜糖不行,这个得用到锅台,时日久了,肯定有人能看出门道。
话说回来,当初她就是怕田如柏看出门道,这次提合作的,于是点头说道:“田大嫂放心,这两天咱家就起个院子,保管叫别人看不着。”
人走以后,刘桂圆看看自家门口,一间略大的土坯屋,一个带草棚的锅台,外围插着一圈树枝篱笆,旁边是鸡舍,再外头就是种的菜、猪圈,屋后是茅厕,这样一看,真是简陋又寒酸。
眼下手里还有点钱,不如先将院墙起出来,盖房的事后面再说,其实她本来想攒够钱一起置备的,但是手里还差十好几两银子,那得等到入秋以后才能挣到,再说了,现在炒制西瓜糖的买卖,不能立刻回本。
“算了,不管了,走一步,算一步,反正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大姐,二姐,咱先盖个院墙?”
刘桂圆的提议,两个姐姐哪有不同意的,尤其是刘花生,她一心一意就想抱只狗回来养,如今要盖个院子,她就更想抱个狗回来了。
趁着天没黑,大姐在家和姥娘烧饭,刘桂圆和她二姐就去二叔家找他帮忙了。
“二叔,最近竹筒糕生意还好吧?”
二婶娘财迷,收西瓜都没停下蒸糕,听闻这段时间他家大人孩子可累了。
“还行,西瓜上市了,吃瓜的人多,竹筒糕就没以前卖得快。”二婶娘搬了两个板凳过来,叫她俩坐下来吃糕,然后说:“不过,这也是好事,那有的人家卖的糕难吃的要命,人家就不买他家的了,俺家的不一样,俺家卖的糕正宗啊。”
二婶娘的话声音洪亮,很明显是讲给屋里的刘姚氏听的,刘桂圆和她二姐听了就捂嘴笑,笑过以后才说明了来意。
“这就要盖院墙了,还要一人高的?”二叔刘崇林不得不佩服她这几个侄女,早先卖几个田螺换钱,接着就是搓冰粉卖钱,前后不到半年就要盖院墙了,这不比他家三个小子还正干!
听说最近和村长家一起收西瓜皮,虽然不知道做什么,但是刘崇林就是知道,他这侄女干啥都不会吃亏。
“嗯,可不是嘛,院墙盖高点俺几个搁家心里安,对了村里哪家有小狗,俺想抱一个搁家养。”刘桂圆补充道。
二叔想了一会儿,没想到谁家有刚生的小狗,正好他家的刘铁柱回来家了,听到就说了一句:“俺二舅家的邻居家生小狗了,上回我搁二舅家玩看到的。”
二婶娘听了就说赶明儿叫她二弟抱一个来,农家人抱小狗不用给钱,每家每户一般只养一条,多了就会送人,不用浪费粮食。
“院墙好盖,我明天找几个人先合点土坯,等晒干了就能开始起墙,大概得五六车土坯,加上工钱一两银子尽够了。”刘崇林稍微算了下,给了个数字。
“不要土坯的,要正经的砖墙,盖宽一点,以后院子里还要再起一间房子。”刘桂圆赶忙摇头,她手里有钱,要盖就盖砖墙,土坯的下雨过后特难看。
“哎呦,俺村里可没有几家人舍得用砖块盖院墙,好像就村长家盖过吧?”刘崇林赶忙提醒她俩,“你俩个可不要挣点钱乱花,花钱容易挣钱难。”
刘桂圆知道二叔的想法,农家人挣点钱不容易,一般都是攒起来,留着过年过节或者人情往来,还有就是大人小孩万一生病了,钱就派上大用场了。
可刘桂圆不这么想,她从卖田螺到炒西瓜糖,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不怕,能花就能挣,能挣就能花,好不容易挣着钱了,盖个挨挨挤挤的土坯墙,算怎么个回事。
刘桂圆就笑着说:“二叔别担心,咱姐几个钱够,你就帮咱买砖赊料,找几个人来垒墙就行,工钱啥的我不清楚,你看着允,大概要多少钱,你开口就行。”
“哎,行,你都这么说了,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