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丫头,你看我这个法子好吧,现在镇上全是卖俺家糕的,林秀贞做的糕根本卖不出去。”
大清早的,李氏趁着还有空闲,风风火火地过来找她讲话,当然,主要是李氏在讲,刘桂圆一边干活一边听她汇报卖糕的情况。
“二婶娘,你的法子可太好了,比我想的还好。”
刘桂圆刚拌好一盆猪食,就被眼疾手快的二婶娘接过去了,二婶娘这人的确是个人才,说闲话和搭把手可以两不误,她只能舀一瓢水,跟在她后面继续听她讲。
到了猪圈,二婶娘“来来来”地唤猪,两头小猪听到有动静,哼唧哼唧的跑了出来,猪食朝地上一放,两头猪就大口开吃了。
刘桂圆就倒水浇猪圈旁新栽的野杏树,本来怕天热活不了,她和两个姐姐早晚浇水浇得勤,野杏树虽然掉了好多绿叶,但还是成功挺了过来。
“你家小猪长得好,喂的啥啊,噌噌长个!”
李氏帮着为了猪,站在猪圈外头看着小猪吃食,心里盘算等明年她家也抱两头猪,到时候就叫婆婆跟着养,看她可有时间去老三家献殷勤了。
“猪草、麦麸、刷锅水,就平常的那几样,哦,还有野枇杷的果渣,那个猪爱吃,喂多少吃多少,能不长个吗?”
刘桂圆看着小猪的吃相,心里同样欢喜,她家每天用剩的果渣基本都拿来喂猪了,猪也爱吃这个,再配上其他的一起吃,自然长得壮。
“野枇杷酸酸的,猪能爱吃?”
后山的野枇杷李氏不是没尝过,偶尔吃一两个过过嘴成,天天吃那还不酸倒牙,难道小猪不怕吃酸?
“不酸,搓过的果渣吃不出酸味,反正俺家猪就爱吃这个,刘金娣家的牛有时候也吃,不过没有猪吃的欢,看这样子,今年年底就能杀那头大的。”
李氏羡慕的不住咂嘴,两人就站在猪圈旁围绕着养猪聊了好一会儿,最后李氏看天色不早了,拍拍手回家蒸糕去了。
刘桂圆提溜着喂猪的脏盆往回走,正好看到她二姐背着粪箕子回来了,好奇的问她:“咋这么快回来了,地里草不多?大姐在后头呢?”
大姐二姐两人今天去的西瓜地薅草,前几天先紧着薅玉蜀黍地的,那边才薅完,西瓜地的就又长起来了。农家人种地就是这样,不是农忙秋收的,照样能在地里找着活做。
刘花生小脸煞白,整个人蔫蔫的,驼着背将粪箕朝地上一丢,随即捂着肚子说:“我来葵水了,肚子疼得难受,先回家躺躺,粪箕里有猪草,你自己看着收拾。”
“呀,二姐你终于来了,快进屋躺着,我给你调一碗沙糖茶。”
刘桂圆听到这个消息还挺高兴的,毕竟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是她二姐头一回来葵水,12岁半,这个年龄来不早也不晚,不过看二姐那样,来的不太舒服,以后不知道会不会痛经。
刘花生点点头,晃着身子进了屋,刘桂圆跟在后头,赶忙给她冲了一碗沙糖水,家里要做冰粉生意,沙糖总是不缺的。
“二姐,喝一点吧,我估计你有点宫寒,以后少吃点凉的,多吃红枣、生姜这些暖性的,给,沙糖水。”
三个姐妹当中,她二姐最是贪凉怕热,每天不吃两碗冰粉都不罢休,反正自家就是做冰粉的,难道还怕她吃,所以她和大姐从来都没想过提醒她。
刘花生喝了两口下肚,肚子是暖了,身上却热起来了,只好拿着竹扇拼命扇,扇了一会儿肚子那里冷嗖嗖的,还是怕凉。
等大姐回到家,二姐的情形稍微好了一些,就是还是没精神,刘桂圆看她沙糖水喝完了,就想给她再调一碗,谁料刘花生连忙摇头,苦着脸说:“别,我都上了好几趟茅厕了,喝不下了。”
刘桂圆想了想,就说:“那我给你做点沙糖姜片咋样,多放点糖,吃着甜甜的,没有姜味,还不辣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