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熊孩子(3 / 4)

下的篮子里看,待看到一把乌螺子,眼睛发亮,说:“这个炒起来好吃,哎,给我点吃行不?”

“不行,那是我好不容易捞的,你们要吃自己去捞。”刘桂圆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麻利的下树,抢过篮子就要走。

碰上这两个没礼貌的熊孩子,算她倒霉,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不如先回家算了。

“小气吧啦的,一点点乌螺子都不给,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给吃拉倒,我还不稀得吃。”小的那个弹了下鼻子,不满的嚷嚷。

“有本事就自己捞呗,想吃还懒得动手,问人要不给就说难听话,脑子有问题吧。”刘桂圆头也不回,同样回以大声,气的两个小孩在后头张牙舞爪。

刘桂圆回到家,大姐和二姐都在家里干活,一个在洗莲子的尿布,一个在洗她上午捞的田螺。

“大姐、二姐,我煮的乌螺子肉你们尝了没?”刘桂圆边问边掀开了锅盖,装田螺肉的小碗里还剩一把。

“吃了,娘说你特意煮给我们的,哪能不吃?”刘红枣笑着看了她一眼。

刘桂圆点点头,抓起剩下的田螺肉放进嘴里胡乱嚼着,她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午饭没吃肚子早就饿的火烧火燎了。

刘花生洗好一遍尿布,将脏水倒在屋后的茅房里,然后再舀一瓢水继续漂洗尿布,直到水变清了,才拿起来沥干水挂到篱笆上晾晒。

做好这些,刘花生搬起板凳坐在刘红枣身边,帮她一起刷洗着乌螺子,对她大姐说:“大姐,你劝劝她,捞这些乌螺子卖不到钱,你看收拾一顿才得多少螺肉?还不够炒一盘菜的。”

刘花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这种河边水里常见的乌螺子,穷人家吃起来怕麻烦,富人家吃着嫌不雅观,只有一些无事做的闲人,才会偶尔吃上一回。

刘红枣微微叹了口气,正要说话就瞧见刘姚氏从外头走来,她本能的低下头,又慌忙的站起身子,对着她奶走来的方向,嗫嚅着喊了一声“奶”,声音小的跟蚊子似的。

要说刘红枣一见到她奶,原本大方的性格就变得胆小起来,这里头不是没有原因,说起来还要从三年前分家之前的一次争吵说起。

当时,刘桂圆四岁多一点,刘姚氏确定她真是傻子后,对她们一家人尤其是她们几个丫头更加嫌弃,每日天不亮就使唤她和刘花生干活,到饭点却不叫她俩吃饭。

一天,刘姚氏趁爹娘在地里浇水,突然闯进她们睡觉的屋,将犯傻的刘桂圆装在麻袋里抱走,她和刘花生看着不对劲就上去拦,结果被她奶狠狠推到在地,刘花生的门牙磕掉了一颗,她的脑门上也磕了一个小口子,至今撩起头发帘子,还能看到一个浅浅的印记。

当时,刘姚氏看刘桂圆的那种厌恶,和推倒她和刘花生的狠戾,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现在她一看到奶奶,就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自然看见她不敢吱大声。

因着这个,刘姚氏对这个上不得台面的大孙女更加看不上眼,时常在人前说她是个八杆子打不出个屁的闷子,丢了她们刘家的脸等等。

刘姚氏过来是兴师问罪的,连看都不看刘红枣和刘花生一眼,迈着小脚走到刘桂圆面前,喊道:“桂圆,你捞乌螺子吃怎么不分给你弟一点?铁蛋在家嚷着要吃,铁柱跟我讲你就不给,可是真的?”

刘桂圆被刘姚氏这么一吼,才知道下午在河边遇到的两个熊孩子,就是二叔家的二小子(刘志武)铁柱和三小子(刘志孝)铁蛋。

农人偏爱给孩子尤其是小子取这种贱名,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大名则按照族谱上的字辈取名。刘家的小辈这一代排到“志”字,所以名字里都有个“志”,当然,女孩儿没这个资格。

“原来是他俩,我以为哪家的浑小子,没事用石子砸我,还想吃乌螺子,我看他们像乌螺子!”刘桂圆摸着胳膊上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