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皇帝驾到(2 / 3)

澄澈的眸子,也感受不到她明媚的笑颜和不知不觉中会流露出的款款情意。

眼前的她一身正式的官衣,恭敬跪于地上,就仿佛把他们之间的种种过往,把他这段时间以来的百般思念,全都冰冷冷地推开了。

“靖国公请起。”抑制着心头翻滚的情绪和待欲出口的“小雪”二字,皇帝弯下腰身,将她亲手搀扶起来,“国公……一切安好?”

带有金属质感的声音低低响起,摩挲着女子的心随之轻轻一颤。

“臣一切都好。”她回答,“谢陛下关心。”

抬起眼眸,她看到眼前的帝王,头戴玉冠,身着龙袍,阳光下灿然生辉,反衬着那双潭水般的长目越发漆黑深沉,定定地看着她。

她还是那样美丽,黛眉远山,星眸华彩,浅浅的笑意挂在唇边,道不尽的风华绝代。

只是那笑意,为何会让他觉得那般澹泊,那般的疏离?

是啊,如今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可以想方设法走近她身边的皇子了,他是皇帝,他有了皇后,有了后宫。

过去的一年,祇都风云变幻,他被立为东宫太子,代天理政,而病势沉沉的父皇终是没能扛过这一年的冬天。

就在他登基大典的前两日,韦氏一党发动兵变,他们从宗祠里迎出皇三子沈明铮,包围了皇宫,扣押了朝臣,与他形成对峙。

叛乱者知道,他们必须快刀斩乱麻,不能给沈明瑄集结兵马的时间。

更加重要的是,关阳守将秦昭衡是大公主沈心诺的母家亲族,而大公主支持沈明瑄,也就是说,关阳是沈明瑄手中的力量,这支力量可以随时南下,包括开放关阳,引北地的靖北军一道前来勤王——靖北军,终是落到了沈明瑄的手里!

而与此同时,一品将军许印和有着宗室身份的淮峍侯任景胥举旗平叛,与此前埋伏于宫中的骑都尉聂远里应外合。

一场血战杀的天昏地暗,最终乱党溃败,贵妃自尽,韦宰辅被杀,他的三哥沈明铮拒不投降,血溅金殿。

两日后,尸体被抬走,血迹被清洗,朱阶云盖,礼乐华章,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他冠帝冕,着衮服,祭天祷告,百官山呼,一切都是那般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唯有血腥的味道仍在宫中弥散,讲述着皇权之路的冷酷艰辛。

不日,北地派出南家二公子南江云入都,代靖国公递表金殿朝拜。

谁都知道,此次朝拜代表着北地掌权者及数十万靖北虎狼之师对新皇的拥护,也让仍在暗中串通谋算的叛乱余党感到阵阵寒凉。

这一年的年节,祇都没有华灯锦巷,只有飒飒冷风。

在淮峍侯和皇室宗亲的支持下,在朝中清流的辅佐下,沈明铮和韦氏一党盘根错节的势力被一根根打开,新皇的力量逐步进入朝堂。

那段日子,他几乎不入后宫,御书房的灯火总是彻夜长明,只是每当朝臣散去,夜静更深之时,他总会想起心中的那轮皎皎明月。

她在北地,是否一切安好?

她的心中,可已堆积起对他的满满失望与怨怼?

他与她之间,可还会拥有共同的将来?

庙堂初定,沈明瑄便决定御驾北上。

百余年来,天元的皇帝都不曾踏入北地,虽然朝中有人反对,但不少人却对此表示了支持。

北地与朝廷之间因皇三子一事一度闹得十分紧张,幸而新帝曾亲征极北,与北地女宗主建立了难得的袍泽之情。

新朝伊始,皇帝北上亲巡,既能显示天恩,又能稳固与北地的关系,让他们可以踏踏实实地重构朝中格局,这无疑是件大大的好事。

于是,短短数月操办了册立东宫、太子大婚、先皇崩逝、新皇登基等一系列大事的礼部连气都没能喘上两口,就又进入了脚打后脑勺的劳苦状态。

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