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最先来到靖国公府的是国公爷的嫡亲弟弟和妹妹,南怀仁和南怀嫣一家。
南怀仁近年来一直为南怀瑾打理南部事务,因此常驻渝州,一个月前回到燕京。
南怀仁有两个嫡子,长子南山原是已故大妻所生,年十四,生的眉清目秀,做事也很妥帖,这两年一直被南怀仁带在身边教导。
次子南山海与南江雪同岁,是南家三爷现在的大妻陈巧璐给他生的儿子,因南怀仁少在燕京,被陈巧璐娇宠的厉害。
另还有两个庶子和三个庶女。
南怀嫣早年嫁给了燕京城拓跋族家主的嫡长子拓跋敬,膝下有一儿两女。
长女拓跋瑜年方二八,求亲的人正络绎不绝,儿子拓跋珉与南山原年龄相仿,小女儿拓跋玥今年8岁。
拓跋敬任了个闲差,靠着祖上的基业和妻子南家嫡系血脉的荣光,一家人过的也很是富贵体面。
几个男人聚在一起说一些军政之事,女人则帮助托娅打理寿辰相应事务,孩子们在护卫仆婢的侍候下,或跑马射箭,或饮茶谈天,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南氏宗亲大都在中午之前便到了,从下午开始,公府之外越发车水马龙,门阀世家和文官武将陆续抵达,部分高门望族也带了家眷。
人们由军士和侍从引导入府,重要的宾客则由南怀仁、拓跋敬和公府长子南江风亲自相迎,比如北地上师上官长鹤,黑旗燕京近卫旅统领程嵩,以及新宾沁的两大望族苏家家主和古木布特家家主。
不过古木布特家主的独子阔尔罕却没有同来,不知是否仍在色勒莫的营房里养伤。
宾客们自然都会携带礼物,但因素知国公爷不喜奢靡,当然不会送什么金马玉雕,于是便挖空心思寻得一方古砚,或是一张好弓。
记得曾经有位地方大员在公爷寿辰时呈了一份奏报,以该郡水坝竣工为贺,得到了国公爷的嘉赏——这个州郡的水患曾一直令人颇为头疼。
※
国公府前庭有四个最主要的殿台,靖德台是南怀瑾处理公务的地方,靖思台是内书房,靖昭台多为点将犒军之用,正式的大型饮宴则常设于靖祥台。
立于靖祥台前的“寿”字石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有人感慨“怀安大将军真是有心了,公爷之前常年亲自带兵与极北人作战,如今收到北线军的这份心意,定是非常感动”。
也有人腹诽,“这南怀安看似不争权夺利,实则暗藏心机。说什么因北线战事不得而回,然后送来这么个东西,既显得自己尽忠职守,又讨了公爷的欢心,难怪一个出身低贱的庶子能步步高升!”
不论人们怀着怎样的心思,但能来参加国公爷的寿宴都与有荣焉。
是夜,靖祥台灯火通明。
南怀瑾和托娅坐于正中主位,天元的礼部尚书居于侧方上手,由南怀仁亲自陪同。
一番寒暄,几曲歌舞,公府四子,南江风、南江雪、南江云和南江雨一起起身,走到殿台正中对着南怀瑾端正跪倒。
“孩儿们给爹爹拜寿了!祝爹爹福寿绵长,泽佑北地!”说罢齐齐叩首。
“好,好。”南怀瑾满脸笑容,眼角边的细纹令他看上去甚是慈爱。
这时有侍从捧上一只褐色陶罐,南江雪笑道,“爹爹,这是孩儿们送给爹爹的寿礼,取名‘四时酿’。”
“这酒是云儿和小雨集了一年四季的时令花果,大哥取了极北第一场新雪,小雪按照师父教授的一记古法一道酿造而成,去年埋于雪归山一颗千年古松之下,只待爹爹四十岁寿辰启出,以此奉上孩儿们的一片心意。”
殿台上响起一片赞叹之声,且不说这雪归山上的古法实属难得,单是几个孩子花费这许多心思共同制酒的孝心,便足以令人称道,而“四时酿”的名字,又正和了南怀瑾今日的四十整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