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天元也不敢采取过激行动致北地生乱,进而祸及自身。
一些人不由对他们的先祖生出了抱怨:若在北地初建时便采用更加强横的管理,又岂能养虎为患,致今日这般尾大不掉。
但无论如何,天元依然需要北地这个屏障,北地也依然需要天元这座靠山。
比起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彪悍的极北戎人才是他们共同的大敌——他们忘不掉北地人当年联合天元对自己的扑杀之仇,也无法停止对南方富饶之地的觊觎之念。
于是,北地始终是天元的国土,南氏一直是天元的臣子,只不过天元从未停止对北地的猜疑,并在雪归山南筑起了关阳要塞,常年重兵把守。
北地则以抗击戎敌为名把自己打造成了军事之地,融合了戎人骑兵和南方战阵的战力令哪一方都不敢小觑。
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取心,他们从不曾怠慢了对天元的朝贡,而对于极北的连年侵扰,也一向是守多于攻——尽管天元巴不得他们能英雄一怒,调齐兵马彻底灭掉戎敌。
以北地一己之力灭掉极北是难以做到的,倾力一战,即便不是两败俱伤,北地最好的解决也是个惨胜,从此一蹶不振,尽入天元囊中。
何况,极北之外,还有凶悍的色厥、胡族等蛮夷部族。北地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再者,留着极北,将他们的能量控制在不多不少的范围之内,天元就会一直需要北地这道屏障。
就算双方勾心斗角,就算天元对北地的壮大心怀不满,他们也不会强行用兵,自断臂膀,把自己大刺刺地暴露于极北和更多蛮夷的面前。
当然,以上两点,北地人是从不宣之于口的。
至南怀瑾这一代,北地已颇为兴盛,然而在天元面前,他们所表现的仍是那个为朝廷戍守北方的、不求藩国之名的臣属,只不过这个“臣属”实力太强,也令得朝廷对其愈发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