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国风热潮,人造血液(3 / 4)

”卫康不由笑了。

他津津有味地看了一会,再次回到办公桌前,翻看起了这段时间的项目进展。

“纳米药丸和人造血液都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制造了出来,并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毕竟是系统的成熟技术,在实验室复刻出来,并不算太难。”

“接下来,就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效果了。”

“这两个项目中,人造血液的意义更重要,优先级应该排在第一。”

卫康看着人造血液这个项目,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人造血液对于再生医学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仅是因为血库经常告急,医学界每天都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拯救生命。

事实上,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不同的部件所构成,缺一不可。

皮肤,关节软骨,角膜,血液,血管,气管,膀胱,心脏,大脑,等等。

所有的元件丝毫不差地组合起来,构成了整个人体。

整个人体系统中,血液起到了重要作用,贯通所有器官,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能量和氧气。

人们常常把将物资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河流比喻成血液,就是这个原因。

对于人体这一台机器来说,想要从头到尾将所有的零部件建制造出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能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来。

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都是一级一级地提高技能,磨练武器,再打倒最终ss。

断没有一进场,就挥舞着最低级的武器,朝着最大的ss直奔而去的。

能全功能地制造出最复杂的人体器官,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是很多特殊组织的构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最简单的器官,比如皮肤,扁平且相对坚硬,就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步。

而用于整形外科和眼科方向的一些生物材料,比如角膜和软骨,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

复杂度的下一个级别就是制造出管状结构,比如血管和气管。

像膀胱这样的中空非管状结构,则属于下一个难度层级。

而这一领域的圣杯是制造出心脏,肾脏和肝脏这样的实体器官。

人造血液大概处于皮肤和血管之间的位置上,属于必不可缺的一环。

人类对人造血液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历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人造血是一种白色的氟化碳乳剂,不分血型,拥有比血液高2倍,水高20倍的携氧能力,可以用来暂时替代血液的部分功能。

氟化碳人造血进入人体后,能像真正的血液一样,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有能将二氧化碳输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从氧气代谢这一点看,它就是真正的人造血液。

只不过,这种人造血只有携氧能力,并没有血小板,和血浆等其他成分,只能作为血红蛋白的替代物,无法在器官之间起到真正输送养分的作用。

所以,人造血真正有前景的方向,在干细胞造血领域。

iPS干细胞技术面世后,科学家已经可以对人类的体细胞进行诱导,生成多能干细胞,并继续生成胚胎干细胞。

由此看来,将人类体细胞,诱导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已经可以实现,只不过后续的发展就不尽如人意了。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的一种万能细胞,可以变成任何一种血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全都由它转化而来。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栖息着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成年人造血干细胞有3kg左右,但95处于休眠状态,只有5会参与日常造血活动。

只有当人体大量失血的时候,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会马上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