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班门弄斧,借花献佛(3 / 4)

编钟演奏,此曲确实有如钟子期所说,巍峨有若泰山,洋洋有若江河。”

“诸位前辈苦心孤诣,能将一首琴曲改编得如此奥妙高绝,晚辈属实佩服。”

易泽赞叹一句。

由琴曲到编钟,其中的差别不可谓不大。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丝竹之声,而一个是金声玉振,属于打击乐器。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就好比把一首鼓曲,要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

这是跨乐器种类的改编,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而眼前诸位前辈,能够在不改变《高山流水》意境的前提下,做到如此完美的改编,着实让易泽这个不懂音乐难度的门外汉大感钦佩。

易泽是不懂,但观众之中,自然有专业人士,懂得其中的难度。

此刻他们也是惊骇莫名。

“想要做到如此完美的改编,这其中到底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天才,天才般的创举,这要是来了我们学校,绝对是教授级别的人物啊。”

“想不到这些人年纪轻轻,却能够做出如此的创造,实在是让人惊讶。”

“长江水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与他们相比,我这一把年纪算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琴为谁弹?

改编之后的《高山流水》同琴曲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

但是因为曾侯乙编钟前辈们的苦心孤诣,因此并没有改变其中的精神内核。

这就是完美且高大上的改编。

而不是胡乱的改编。

许多同易泽一样的门外汉观众们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在经历了大数据时代的洗礼,已经各种牛鬼蛇神的夏吉尔改编的轰炸之后,也能够听出来这其中的韵味。

这个时代,知音依旧难求,但再也不像以前了。

至少通讯发达,寻找一个能懂得自己琴声或者心声的人,难度还是小了很多。

当然,也可能遇到擅长拿捏人心的三句话导师。

《高山流水》演奏完成,老太太却叹了一口气。

易泽见状,有些不解,问道:“前辈因何叹气?”

“老身与诸姑娘深埋地底两千四百余年,这两千多年间的世间风景,未能够得知,产生了哪一些精妙绝伦的音乐,也不曾得知,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老太太说着,看了易泽一眼,又道:“适才听闻你来自两千四百多年之后的世界,想必应该知道这两千四百多年间的高妙音乐,老身之前所说有事想问,便是说的这个。”

易泽此刻全然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需求。

作为一件举世闻名的大型乐器,自诞生以来,曾侯乙编钟就是为了音乐而存在的。

其他所有的意义,都无法遮掩这最核心的价值。

因此,曾侯乙编钟自始至终,最为关切的就是这两千四百多年已来,被她所错过的高妙音乐。

易泽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秦始皇追求江山永固,因此会问及大秦与新时代的中)国孰强孰弱的问题。

四羊方尊见多了民生疾苦,因此有三问于他。

凡是心中所想,皆可化作种种诉求。

而曾侯乙编钟的诉求,便是想要得知,这两千四百多年间的高妙音乐。

对于一件乐器而言,这的确是本质的诉求。

此刻,易泽心底里,厚重的书籍页面翻动。

曾侯乙编钟那一页上,一行行小字浮现。

易泽细细一看,心下了然。

任务:向曾侯乙编钟介绍古今中外名曲!

奖励:因曾侯乙编钟满意度而定!

简单地两行小字。

易泽看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