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变法,遭到王安石的报复,不得已离开汴梁。
四年后,密州!
秋高气爽,一派肃杀之景。
密州城外,一队人骑着快马,于山林之中疾行。
“驾!”
马蹄声铮铮,不时有惊呼声传来。
苏轼一改往日里文人衫,此时身着一身轻便甲装,骑着高头快马,一马当先。
“苏知州,万没想到您如此熟稔!”
“哈哈,这有何难?”
苏轼轻拉缰绳,马儿止步,身后一群人跟了上来。
一个个脸上带着笑意,只道“苏知州好本事!”
“我靠一下子就到了十八年后了!”
“苏轼也老了,不过这最多是中年吧!”
“被骗了,这哪里是老夫?”
“密州出猎,苏轼此时虽说远离了汴梁,但依旧是意气风发。”
“易泽呢?又要当一个看客吗?”
观众看着画面的变化,很快就反应过来。
那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很多人心中印象颇深。
画面中,苏轼一行人收获不少,到了夜晚,也没有归城,反而是在城外架起了篝火。
苏轼此时倒不像个文人,反而多了几分武夫的意味。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活。
“妈的看的我都馋了!”
“真的看起来吃的很香啊!”
“白天刷不到,晚上逃不过,看个节目还要勾起我的馋虫。”
“好家伙,我的外卖怎么还没到?”
“这个点商家估计都在看节目。”
观众们馋了。
而易泽,此刻也终于脚踏着星月,姗姗来迟。
“终于出现了!”
“你还知道回来啊!”
“这个时间段会发生什么?莫非是要来泄露天机?”
观众们的好奇心再一次拉起来了。
之前会见少年之时的苏轼,见到了他不一样的一面。
年少轻狂,但又才气逼人。
而如今的苏轼,在官场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时光。
会有什么变化?
观众们很好奇。
易泽也同样如此。
脚踏着星月,易泽穿过林间黑暗,径直走向于篝火旁面带笑容的苏轼。
此刻,风声似乎停滞,篝火摇动,劈啪作响。
苏轼下意识的回头,看着走近的易泽,眼中微微闪过迷茫。
他在回忆,眼前这人,有些微的眼熟。
在场众人,并没有发现易泽的到来,仿佛是身处两个时空。
回想了片刻,苏轼恍然,尘封着的记忆逐渐的拉开。
“你……竟然一点没变?”
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
易泽坐在篝火旁,神色平静的看着苏轼,点了点头:“我来自九百多年的后世,自然不会有什么变化。”
“九百多年后?”
苏轼面色惊疑,上下打量了几眼易泽,“若不是十八年前我曾于汴梁见过你,对你这等言辞,必然是不信的。”
谷“那如今信了吗?”
“现在倒是信了,十八年了,我也老了,而你未有任何变化,奇哉怪也!”
苏轼将手中酒碗放下,眼中的惊疑之色少了许多,转而又被浓浓的好奇之色代替。
文人,自然心思灵泛。
他率先问道:“九百多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山河一统,河清海晏,大宋未曾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
“可曾收复失地?”
“自然,不仅仅收复了失地,我们还极大地扩张了版图。”
易泽点点头,看着有些欢喜的苏轼,心中明白,大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