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3 / 4)

一定是举世无双的!”

在夏商周漫长的青铜岁月之中,青铜器远远超出普通器物的命运,成为立国重器和王权的象征。

当时的青铜器,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实用器物,更重要的是一种礼器,是先民对天地祖先的祭祀,是用以沟通人间与上天之间的桥梁。

这也是第一期中出现的四羊方尊,为何说自己镇压着商朝国运的原因。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桥梁,是先民们一切愿望的诉求。

观众们看着易泽身边环绕着的青铜器,无不感叹着华夏文化的古老和辉煌。

“世界上从未有哪个民族能够和我华夏一般,历经五千载岁月依旧有着蓬勃生机,而且我们的历史,都是有迹可循,有史可查的真实历史!”

“确实,西方人就喜欢吹嘘自己的古老,实际上他们很多所谓的古老都是站不脚的,并没有真实的史料作为支撑,有些时候甚至还伪造遗迹,实在是让人不齿。”

“西方人老双标了,这有什么稀奇的,他们还不承认我们的夏朝,真是无语,偏偏国内还有那么多慕洋犬相信,这才是最悲哀的。”

“大禹知道,恨不得直接把当初的洪水灌进他们的脑袋!”

“咳咳,知道为什么西方会有诺亚方舟吗,因为大禹把水给送到他们那里去了,所以西方现在才这么仇视我们。”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差点就信了!”

“你这脑洞实在是让人叹服!”

观众们聊的不亦乐乎,实际上看到这些精美的青铜器的时候,一种由内而生的自豪感就充斥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中。

大盂鼎,我们的!

墙盘,我们的!

大克鼎,我们的!

逨盘,还是我们的!

他们恨不得直接和西方对线,大喝一声:你们没有!

易泽自然不清楚弹幕还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他依旧在循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坚定不移的走着。

“华夏文化的基因和特点,有很多都是在西周时期开始的,而华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体制框架基本成型,华夏百姓几千年来遵循的人伦观念,也在那时被强化。”

这样说或许很多人并不赞同,但是而今我们所说的许多经典,比如说诗书礼乐,包括《周易》,都是在这个时代产生。

整个西周时期,是华夏礼乐制度,是华夏礼乐文化奠基的时期。

“其中的分别其实很明显,想必大家还记得之前说过的,殷商先民,最为尊崇的就是鬼神,因此衍生出来的繁杂的祭祀和占卜制度,那么周人信奉的是什么呢?”

易泽的这个问题抛出,立马就有人在弹幕上打出了答案。

“礼乐制度!”

“孔子一生都在追寻着礼乐制度,克己复礼,重回西周时期的礼,就是他一生的追求!”

“殷人尚鬼,周人尚礼!”

弹幕上洪流一般的涌过“礼乐制度”四个大字。

易泽微笑着继续道:“殷人尚鬼,周人尚礼。周人用一系列不容侵犯的严密制度,规定了贵族各个阶层的尊卑贵贱,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极为完善的治国典制。”

根据后市流传的《礼》书记载,周代实行的礼仪制度,高达三千多种,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金文中有所体现。

在后面出土的鄂侯驭方鼎之中,就记载了周王与鄂侯驭方举行的一次射礼。

所谓射礼,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所进行的弓矢竞技。

迫于周王南征的军事压力,鄂侯驭方在这一次射礼中故意示弱,讨好周王。

当然,这是周王同地方部落首领之间的一次“友好”互动。

“在钟鼓齐鸣的美妙乐声之中,礼乐制度大大增强了王室贵族之间的凝聚力,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