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我裂开了(1 / 4)

历深邃的眼眸看了眼跪坐在一旁的易泽。

刻划着神秘眼睛符号的龟甲,以一种违背物理定律的方式悬浮在半空之中。

牛顿看了都想打人。

半空中,其实也就是离地一两尺左右,高度刚刚好到了易泽胸口的位置。

同之前缓缓旋转着的血珠一般,龟甲同样在半空中旋转着。

就像是一只还在水里打着璇儿的乌龟。

历的动作很轻柔,提拉过来一只炭火小鼎。

小鼎有三足,四周雕镂着各种异兽的图案,非常精美。

如果能够拿回到现代,绝对是一尊不输于四羊方尊的精美国宝。

不过就是这般精美的器具,此刻居然也只是用来做火炉而已。

三足两耳一鼎,暗合道家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数。

只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后世所谓的道家。

因此这一尊三足两耳小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寓意,谁也不清楚。

或许单纯的只是因为这样稳定。

小鼎之中,炭火熊熊,发出橙色的焰光。

看得出来,里面的温度很高。

历的动作并没有结束。

他从怀里摸出一片竹简,而后又拿出一支简单地毛笔来,活着朱砂在上面写下简单地符号。

竹木简是殷商时期最为主要的书写载体,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后世发现的全部都是龟甲兽骨,也很容易理解。

三千多年的时光过去,再怎么坚韧的竹木简都会随着风霜而朽烂。

只有埋藏在地底的龟甲兽骨,因为本身材料的特殊性,得以永久的保存下来。

至于当时有没有如今所说的墨汁,现在已经不知道了。

笔墨纸砚,现在所说的文房四宝,产生的时间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笔,绝对是这四者里面产生的最早的一个。

而后世常用的黑色墨汁,在以前依旧是处于天然墨的状态,比如说烟灰,颜料,朱砂等等。

在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之上,就曾经有过用朱砂书写的文字的痕迹。

历经三千多年,依旧清晰可辨。

后世常说蒙恬改良了毛笔,使得毛笔具有了更好的书写性。

但在古老的陶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创造出了毛笔这一书写材料。

殷商时期用毛笔书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

易泽很好奇历在竹木简上写了什么。

凑过去看了几眼,上面的符号他一个也不认识。

这就很尴尬了。

易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历工工整整的书写完成,而后将竹木简投入小鼎之中。

炽热的高温很快就将竹木简引燃,一团火焰喷了出来。

“这或许就是上达天听?”

易泽心里嘀咕了一句。

后世有关于殷商时期占卜的流程,基本都是依据残缺的史实,外加合理的推测得来。

但是因为史实本身具有的残缺性,这其中的细节部分会不会因此有什么缺漏,谁也不敢说没有。

毕竟史书上的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中间会不会有人增删一两句,或者说几个字。

作为书面文字书写的史书,结构严谨,基本不会出现大白话,更有甚者,不太重要的信息都会被剔除出去。

因此,到了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据史书记载进行合理推测的殷商占卜过程,更多的显得笼统,有几分不真实性。

总会给人一种没有太多仪式感的感觉。

似乎,这占卜,也不过如此。

但殷商作为一个对鬼神无上尊崇的时代,又怎么可能在这种涉及到鬼神的占卜细节上有所缺漏。

就好比现在进了佛寺,也没